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漢服源于韓服”?笑話!“衣冠文物,悉同中國”,這就是韓服的歷史真相!

發布時間:2021-06-18  閱讀數:7774

“漢服源于韓服”?笑話!“衣冠文物,悉同中國”,這就是韓服的歷史真相!



近日,漢服韓服爭議頻繁引起熱議,屢次沖上熱搜,“宇宙都是韓國的”的鬧劇又雙叒上演了。


事實擺在前頭,“衣冠文物悉同中國”,這就是韓服的歷史真相!


圖片


01

11月1日晚,中國漫畫作者“old先”在海外社交網站推特上分享了幾張自己的手繪古風圖,沒想到,竟然引來一群韓國網友的爭論。


圖片


韓國網友放上了清朝的辮子頭,說這才是中國人真正的發型。

圖片

韓國網友留言


還大言不慚地說“清朝的瓜皮帽才是中國的傳統帽子,請不要用韓國的傳統帽子”。

圖片

韓國網友留言

這,這,這就有點強行碰瓷了吧,中國的清裝戲看太多了吧,但你也不能以為我們五千年的歷史只有一個朝代啊。井底之蛙啊……


對此可笑的言論,“old先”還是禮貌地做出了回應。


圖片

old先推特

歷史可考,明朝時期,中國就有這樣平的帽子了,說韓國獨有,簡直是無稽之談。

圖片
▲ 明代絹本藍氏畫像軸


在史實依據面前,韓國網友居然發表了“明代偷了我們的服飾,漢服實際上起源自韓服”,以及“明朝早期的服裝風格受高麗時代的高麗風影響”的驚人評論。


02

11月4日夜晚,電視劇《尚食》主演許凱在微博上發布一張身穿劇中漢服的自拍照,亦同樣引起了網友的關注。


圖片


許凱發出照片后,諸多網友也是紛紛點贊,但也有一些網友質疑許凱的造型是韓服,甚至還猜測許凱在拍攝韓劇。


圖片


網友的迷惑發言,自然也引起了制片人于正的極大不滿,隨后,于正轉發許凱的內容,并科普表示:“這妥妥的明朝漢服,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高麗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


圖片


在于正發文后不久,于正這條微博內容卻被韓國網民搬到了韓網社交平臺上,隨后,于正的微博內容登上韓網熱搜,并以“中國著名編劇兼制作人于正關于韓服的文章”,再度在韓網展開了熱議。

圖片


而對于于正的科普,韓國網民似乎并不認同,他們紛紛質疑于正在胡編亂造,不僅稱于正強行把“韓服”說成是漢服,還諷刺于正沒有文化。


圖片


于正也是直接針對韓網的評論回懟道:“他們連父母給的五官都可以隨意挪動,張冠李戴不已經很平常了嗎?懶得跟這群數典忘祖的計較,事實勝于雄辯!”


圖片


03

中國文化積淀深厚,從古到今,服飾款式和類型都有跡可循。

呂思勉先生在《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一書中寫道:“中國的衣服,大體上可謂是自行進化的。其仿自外國的,只有靴。”中國的靴子最早出自胡人。

而韓國本沒有自己的衣冠制度,縱觀韓國歷史的發展,其文化受到中國文化深刻的影響。

古朝鮮大致可以分為三國時代(公元前57-公元676年)、統一新羅時代( 676-935)、高麗王朝(918-1392)、李氏朝鮮王朝(1392-1910)幾個時期。

早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因躲避戰亂,中原的漢族人大量遷居朝鮮半島,漢服也開始出現在朝鮮半島。

圖片
蕭繹《職貢圖》中的百濟國使

三國時代之后,朝鮮半島進入統一新羅時代,從大量的出土服飾來看,朝鮮半島與中原人的漢服幾乎沒有差別。

圖片
新羅王金春秋和金法敏

貞觀二十二年(649),新羅道臣入唐,學習漢制。

《三國史記 新羅本紀》記載:“春秋又請改其章服,以從中華制。”

《日本書紀》:“新羅貢調使知萬沙餐等,著唐國服,泊于筑紫。

圖片
▲ 韓劇《善德女王》(新羅時代)中的漢服造型

明朝對朝鮮半島賜服始于高麗時期。李氏朝鮮建立后,李成桂確立“襲大明衣冠,禁胡服”政策,為朝鮮服飾變革指明了方向。


高麗國王及世子冕服、王妃翟衣的沿用及改革,就是以明朝所賜章服為基礎。

圖片
圖片
上圖為出土的明朝服飾,下圖為高麗的九章服

朝鮮人崔溥曾說:“蓋我朝鮮地雖海外,衣冠文物悉同中國……”朝鮮文人徐居正亦曾作詩云:“明皇若問三韓事,衣冠文物上國同。”這里的“上國”指的自然就是中國。明王朝對李氏朝鮮也格外施恩,明太祖曾言:“九州之外,則每世一朝,所貢方物,表誠敬而已。惟高麗頗知禮樂,故令三年一貢。”這些都道出了明朝與李朝非同一般的關系。


圖片
左邊韓服,右邊漢服

圖片

明太祖坐像(臺灣故宮博物院藏)

明代皇帝常服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制定,基本款式為:烏紗折上巾、盤領窄袖袍、束帶。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年)對皇帝常服又一次作了更定,規定:頭戴烏紗制成的帽子,折角向上,這就是后來所謂的“翼善冠”;身穿盤領、窄袖黃袍,袍身前后及兩肩各織一條金盤龍;腰束玉帶;腳著皮靴。

圖片

李朝國王李成桂常服

李朝國王李成桂的常服,除了服裝色彩不同,冠服款式及圖案可謂完全相同,甚至連神態也是極其相似。

圖片

▲ 明代官員常服

常服是常朝視事的服裝,明洪武三年(1370年)制定文武官員常服:一般為頭戴烏紗帽,身穿團領衫,腰間束帶。腰帶根據官品不同,品級不同,質地也不同。明初官員服飾胸前身后并無補子,至洪武二十四年,朝廷對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規定,凡文武官員,不論級別,都必須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綴一方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以示區別。

圖片

李氏朝鮮官員常服

明初的朝鮮官員常服于明代初期官員常服一樣,前后身都沒有方補,直到明憲宗成化年前后才全面仿效明代官員補服。上圖為李朝官員常服,從圖像上可以看出,李朝官員所穿的服裝與明代官員服裝相同:頭戴烏紗帽,身穿團領補服,腰束革帶。

中國明亡清起,李氏朝鮮在服制上卻未作任何改動,依然延續明朝冠制,直至西方入侵。

04

回到服裝之爭上,很多中國網友說這是小題大做,無需爭論,不值一提。

可這真的只是小事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我們對古代傳統文化的普及遠遠不夠,很多孩子深受影視劇的影響。


2016年,當《女醫·明妃傳》熱播時,劇中精致華美、細節考究的漢服讓人眼前一亮,諷刺的是,卻有不少中國觀眾打出彈幕:“丟人!這太像韓服了,明擺著抄襲啊!”

圖片
▲ 國產劇《女醫·明妃傳》

為什么會像呢?因為韓服本就起源于漢服啊。

這種言論讓人哭笑不得,但其實并不好笑,誤把自己民族的服裝當做他國的衣服,還質疑自己抄襲,既諷刺又心寒。


圖片
左邊韓服,右邊漢服


這些言論的背后,其實還是文化的不自信。

韓國人的太過自信,反而顯得我們太不自信。


各位編劇導演們,少拍點辮子戲,多拍點明朝那些事吧。


華夏有衣,襟帶天地!


事實勝于雄辯,歷史不容篡改!泱泱大國五千年歷史的深沉積淀,給予我們無窮的文化自信!護我華夏文明!振我禮儀之邦!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