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閘限電了。
從本月初開始,江蘇省就開始進行嚴格的“能耗雙控”,隨后廣東省開始限電,然后迅速擴散到云南、廣西、浙江等地。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經有16個省份出臺了力度不等的限電措施。
力度較大的寧夏,直接就強制高耗能企業停限產一個月。
而廣東省和江蘇省這兩個制造大省,也對相當多的制造業企業進行了拉閘限電,強制減少生產量。
開二停二,是目前江蘇省生產型企業碰到的普遍狀況,相當于產能被強行壓減一半。
從目前曝出來的企業名單里,我們可以看到涉及的企業五花八門,各行各業都有。
有些企業干脆就直接放假了一個月,把自己的原材料采購訂單也給取消了。 下表里中了2條紅線的省份,都得強行拉閘,黃線的省份也要減少不必要的生產、照明和辦公負荷。
中國是個制造業大國,為什么要對制造企業進行拉閘限電?
各大發電廠好好的在運轉,一沒地震二沒暴風雪,怎么就沒電了?首先,我們制定了碳排放減排目標,各省都有任務指標的,這是為了實現綠色地球,實現碳達峰這個宏偉目標而必須做到的事情。因為碳排放量有限制,我們的總能源使用量就有限制,所以在達到一定地步時,就必須有所取舍。居民用電必須保證,而且居民用電只占總用電量的13.6%,第三產業用電也只有13.4%,那就只能拿耗電量占比達71.1%的工業用電開刀了。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啊,全國都圍繞著制造業轉,制造業上不僅有中國的GDP,還有無數人的飯碗。為了一個所謂的碳達峰,就這么停了?這不是中了歐美人的圈套么?中國的每一項政策都是由精英層反復推敲后才制定的,只做對中國有利的事情。我們的確是和歐美約定了碳達峰,但那是因為條款對我們有利,至少是互利雙贏,我們絕不可能單方面損耗自己去滿足歐美的無理要求,東風核導彈不是吃素的。拉閘限電這個事不是歐美逼迫的,美國通脹都高成那樣了,怎么可能希望中國拉閘限電減少產能。如果給制造業無限制供電能給中國帶來極大的好處,那什么東西都擋不住中國擴大電力供應。疫情爆發后,全世界制造業半癱瘓,產能大減,訂單雪花一樣的飛到了中國。目前,全世界的貨船都往中國開,合全世界之力從中國拉貨,而全球其他地方出港的船大半都是空船。中國制造揚眉吐氣,以前都是我求訂單,沒想到現在是訂單求我。如果真的賺腫了,國家現在怎么可能對制造業企業拉閘限電,什么破碳排放指標都扔一邊去,明年再說。假如中國制造是一個整體,那碰到這種供不應求,全世界都來中國求貨的狀況,肯定是狠狠的提價,大賺一筆。但現在的狀況是明明是全世界都求著中國出貨,結果中國產品的出廠價就是提不上去。無論訂單規模有多大,中國工廠都吃得下去,然后迅速擴張出對應的產能出來。一件T恤只賺1塊錢,工廠居然也接單,甚至還敢擴產能。中國的企業太零散了,這東西的技術門檻也確實不高,于是就進行了充分激烈的市場廝殺,只要還能賺一點錢,就沒人敢提價。這么多的訂單全部造出來后,積壓如山,全部堆在倉庫里等著裝船。表面上看,中國制造紅紅火火,訂單無數,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工廠都成了船運公司的下屬,免費長工那種。海運敢漲價,幾倍幾倍的漲價,但中國制造就是不敢漲價,哪怕全球訂單求著中國發貨也不敢漲價,這就是目前的現狀。除了海運漲價,原材料也在瘋狂漲價,各種原材料都漲,全都是翻倍的那種漲。 我這里說的中國制造不漲價,不是說扣除海運費后不漲價,而是出廠價都不漲。中國的CPI連番下降,數值低的嚇人,遠低于正常的溫和通脹水平,都快接近通縮了,物價指數相當的低。一件襯衣,不管是賣給美國人,還是賣給中國人,出廠價是差不多的,哪個賺錢工廠就做哪個。中國的物價水平趴在地板上始終上不去,就說明工廠的出廠價一直都沒有漲。對內的沒有漲,對外的自然也漲不起來,不然工廠直接就全部跑去做賺錢的海外訂單了。物價漲幅過低,其實對經濟并不好,是經濟疲軟的重要征兆,因此最近半年很多人呼吁中國降息放水,刺激經濟。但我考慮的并不是這個,而是在原材料翻倍的前提下,為什么這些工廠居然還不漲價?因為訂單量大,雖然單件毛利下降,但總體收益還過得去,大量的貨積壓在倉庫,但早晚還是能運出去的,于是這些工廠就瘋狂的擴產能,硬生生的忍受了原材料漲價。全球海外市場的畸形需求,支撐了中國制造這短暫的畸形繁榮現狀。中國產能擴張之恐怖,可以說是支撐了全世界原材料的暴漲。火電用的動力煤,5月份的時候是500多塊一噸,夏天的時候800元左右,現在都1400多了。鐵礦石這東西,我們還可以指責澳大利亞操縱價格,但煤炭是絕對的自產自銷,連煤炭價格都壓不住了,說明中國工廠對原材料的需求那真的是很離譜了。中國是世界第一煤炭消耗大國,也是世界第一產煤大國,中國耗費的煤炭93%都是自產的。 第一產能和第一市場,讓中國對煤炭價格擁有絕對的定價權。
然后,狂熱的中國需求讓煤炭供不應求,價格活生生的飆升了好幾倍。過去一個月,單月漲幅居然高達50%,市場供需已經嚴重失衡。買煤炭的是中國人,賣煤炭的也是中國人,還都在中國政府的監管之下。但我們偏偏賺不到什么錢,抬原材料價格挺猛的,但產品出廠價始終上不去。中國電力是純國營,不能想漲就漲,不能根據市場供需來決定出廠價,像美國德州一場暴雪就把電價提升200倍,在中國是不可能出現的事情。本來就是微利經營,不允許暴利,現在原材料漲了3倍,還不讓漲電價,電廠已經虧到姥姥家了。
要么降低煤炭價格,要么提升出廠電價,要么拿納稅人的錢瘋狂補貼電廠,沒有第四種選擇。導致目前這一切混亂狀態的,根本原因是美元大放水,直接原因是中國制造訂單過多。如果這種天量訂單能永久持續,那我們二話不說,立刻新開煤礦,全力以赴保障工廠生產。但現在的問題是,這種訂單是畸形繁榮,是不可持續的。其他國家的制造業遭到疫情的沉重打擊,這種打擊也許還能再持續一年,但終歸不可能永久持續,早晚會恢復正常。全世界的貨船都圍著中國轉,全世界的貨船全力以赴都拉不完中國的貨,你覺得這種事情正常么?我們堅信中國是偉大的,前景是無限光明的,但沒有自戀到中國已經強大到成為了宇宙中心。目前這種畸形繁榮,哪怕你不懂經濟,僅憑常識,也知道肯定是不可持續的。但中國的企業太多太散,很多人看不了那么長遠,也不想看那么長遠。一旦國外恢復正常,訂單的數量恢復到疫情之前,那中國肯定是一地雞毛。但中國工廠到時候肯定賺不到錢,因為嚴重過剩的產能會非常慘烈的大規模破產狂潮,廠家之間地廝殺會異常血腥。現在這畸形得繁榮,如果不管,一兩年后會引發的后果,難以想象。中國的口罩產能,在短短幾個月里擴張了100倍,硬生生地滿足了全球防疫的需求。但是今年,這一類的產能,已經嚴重過剩,價格連續下滑。 這疫情還沒過去呢,等全球疫情徹底消失,那不得全行業雪崩?
口罩行業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能夠更突出的表達出中國產能未來可能面臨的困境,因為其他行業的產能擴張,就是迷你版的口罩業。 中國頂著碳排放超標地指責,電廠大幅虧損,用國家補貼來支撐一堆高耗能企業瘋狂擴產能,大量的產能硬生生推高原材料的價格,結果制造業企業自己也沒賺到錢。目前,中國出現了天量的訂單雪花一樣的飛來和無數的產品積壓在港口運不出去同時出現的怪現象。中國還出現了國內產品價格通貨緊縮,價格節節下降,但大宗原材料商品價格不僅沒有暴跌,反而暴漲的怪現象。這一來一去,中國白給外國人打工了,還要冒著恐怖的風險,一兩年后訂單退潮,中國工廠一地雞毛的風險。中國的確在抗擊疫情方面取得了大勝,讓中國制造得以笑傲全球。美國的確在抗擊疫情方面輸了,但美國利用金融國的優勢,硬生生的扳回了局面。金融國對工業國的優勢之大,不亞于工業國對農業國的優勢。海運漲價,原材料漲價,就連美國自己的食品都漲價了,但美國的普通工業日用品就是不漲價。中國廉價的日用品,把美國的通脹給壓了大一截,而全世界的大宗原材料基本都控制在美國資本手里。但實際上,通過美國金融資本的反復操作,美國的國力根本沒有受損多少,還偷偷給中國埋了個雷,藏了一堆風險在中國這。如果不管,幾年后疫情一恢復,你這邊經濟一炸,美國資本又可以出來笑呵呵的收購你的廉價資產了。大部分小國不管怎么努力都逃不掉美國的收割,就是這個原因。人家也是陽謀,你就算看清了其實沒什么辦法,難道你能阻止全國那無數的小微企業不接單,組成統一戰線來提價么?這不可能的。就算你明知有問題,你也無法阻止,政府手里能用的手段其實極其有限。我們曾經把幾個行業定為國家命脈行業,水電、通訊、金融等,國家有完全的控制力。前幾個月,中國開始有意識的降低鋼鐵行業的產能,效果很顯著,鐵礦石價格直接就下去了。而現在,中國開始指令性斷電,強行壓減各行各業的中國產能。你要是高耗能,低產值,沒啥技術含量,那你就先歇歇,把你手里的訂單給我退了。這些企業也別抱怨,國家不是沒電,也不是無法提升電的產能,而是從中國整體來看,這么瘋狂的擴產能實在是太可怕了。和幾年后各地工廠一片哀嚎,到處都是倉庫爆滿,產品滯銷,最終資金鏈斷裂來求國家救命的慘狀相比。現在強行點醒一下這些企業,讓他們知道國家不希望他們如此瘋狂的擴產能,是好事。 被強行拉閘斷電了,這些企業肯定有怨言,不抱怨那是不可能的。但與其坐視他們幾年后破產的破產,裁員的裁員,現在哪怕被他們抱怨幾句也無所謂。我們可以讓中國的產能在一定范圍內自由增減,但不能讓中國經濟出現180°大反轉,我們要控制好經濟的節奏,實現長遠的穩定發展。美國的金融手段確實厲害,佩服,疫情被搞砸成這樣他們都能通過其他手段來彌補自己的損失。單純的工業國碰到這么強的金融國,真的是沒啥好辦法,你只要是市場經濟就不可能玩的過美國。不過,我們還有其他的手段,不會任由美國這么舒服的依靠中國血汗來渡過疫情。訂單如云,美國拼命想讓我們生產,但我們現在主動壓減產能,直接對工廠拉閘限電,自己不要訂單了。寧可短期不賺錢,也絕不等幾年后被美國突然撤掉的訂單搞的一地雞毛。
文章來源:遠方青木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