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服裝邦、中國棉花信息網,中國海關雜志、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棉花網、中國紗線網(ID:Clothinghelp)
TEA敦促印度政府禁止棉花出口
隨著印度疫情得到控制,2021年排燈節(2021年11月4日)以來印度國內紡織行業形勢一片大好,紡織廠產銷順暢,訂單回流不斷增加。根據印度工商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份印度服裝的出口額為14.6億美元,同比增長22%,環比增長36.45%;12月印度棉紗、織物和家用紡織品的出口額為14.4億美元,同比增長46%,環比增長17.07%。2021年10-12月印度棉花期貨上漲31%,現貨價格上漲超過70%,國內棉紗價格上漲15%,出口價格上漲27%。
鑒于印度棉花和棉紗價格異常上漲,Tiruppur出口商協會(TEA)號召于1月17日-8日舉行罷工,60多萬名工人和2000名直接出口商將參加罷工。TEA表示,印度政府應禁止棉花出口。
TEA主席Raja M Shanmugham稱:“印度棉花和棉紗出口的增加正令我們的競爭對手受益。印度在針織服裝出口中所占份額僅為4%,而中國為39%,越南為13%,孟加拉國為14%。政府應該禁止棉花出口,這樣國內產業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印度才能從附加值中受益。如果有必要,提高最低支持價(MSP)能夠保護農民的利益。”
這一問題已經引起政府注意。紡織工業代表已向紡織部長Piyush Goyal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要求政府干預。
TEA亦敦促政府停止棉花期貨交易,因為投資者的交易活動也導致了棉花價格的上漲。
Shanmugham稱,為應付出口訂單,行業目前正全力生產,但最近棉花和棉紗價格的上漲使出口商和生產商的處境更加惡化。額外的成本對他們來說無法承受的,并使Tiruppur的服裝單位陷入深度危機。TEA已經要求其他紡織組織,如紡織廠協會、SISA、TASMA和ITF,呼吁他們的成員不要抬高棉紗的價格。
1月12日,USDA供需預測下調美國和全球棉花庫存刺激ICE期貨盤中大漲近300點,之后的獲利盤打壓棉價回吐半數漲幅。從供需數據來看,美國和全球棉花基本面意外收緊,其中,將印度新年度出口預計保持126.3萬噸,印度期末庫存下調15.2萬噸至220.8萬噸。報告對市場整體溫和向好,棉價將保持穩健走勢。無疑,印棉價格短期將因此報告消息刺激保持強勢。
印度紡織業界呼吁
削減10%的進口棉關稅
新年假期以來,印度南亞地區的棉花進口格外活躍,印度對外棉的采購非常積極,一方面是紗線價格走強(精梳紗上漲了5-6%),另一方面是新棉供應量不足。據了解,由于美棉、巴西棉和西非棉等因港口裝運受阻“遠水解不了近渴”,孟加拉國對印度棉的需求強勁,也助漲了印度國內棉價,并使印度對進口棉的需求明顯增加。
另外,印度正在計劃打開其紡織服裝的高速成長空間。日前,印度紡織業界強烈呼吁削減目前高達10%的進口棉關稅。
業內人士表示,因目前國際棉花價格高企,進口棉稅率減免并不會引發國內市場波動。因此,取消棉花進口關稅,不僅有利于保障紡企用棉,甚至可以安撫市場情緒并調節盧比對美元匯率。
受疫情影響,越南自2021年第三季度多地封鎖,越南紡織品出口受當地工廠暫停營運影響,第四季度伴隨逐步解封,11月越南紡織品出口大幅增長,同比增長40.0%。
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趨嚴,越南紡織品出口金額增速明顯好于中國,特別是中美貿易戰之后的2018年和2019年,越南紡織品出口金額增速分別為 15.6%和7.5%,而中國紡織品出口金額增速為8.1%和0.9%,2021年1-10月,越南紡織品出口金額增速為4.4%,中國紡織品出口金額增速為 -9.1%。
伴隨越南第四季度逐步解封,越南紡織品出口金額增速11月大幅增長,越南擁有跨國產能的紡織制造板塊中的優質供應鏈龍頭公司產能陸續恢復正常,越南紡織品出口2022年有望在2021年的基礎上,實現恢復增長。
綜合成本水漲船高
傳統優勢漸行漸遠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服裝服飾等彈性消費品供需萎縮。2020年全球已公布出口數據的132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15個紡織服裝、服飾出口值同比下降。我國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紡織服裝、服飾業產能快速回升,2020年出口1272.1億美元,仍高居全球首位,在國際上的相對競爭力略有提升。在13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3位,在我國國民經濟行業的全部43個二級行業中排第12位,位次均與上年持平。
2020年全球紡織服裝、服飾業主要出口國別(地區)貿易競爭力對比
但是,與印度紡織行業形勢的紅火相比,今年我國紡織行業形勢并不太樂觀。近年來,國內紡織服裝、服飾業發展愈發面臨勞動力不足、綜合成本攀升等制約和挑戰。自2015年以來,紡織服裝、服飾產品出口值已連續6年下行,行業運行及出口壓力日漸加大。2018年起我國服裝行業企業數量逐年下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數量為13300家,同比減少4.2%,比2017年減少15.6%;利潤總額640.4億元,同比下降21.3%。
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工成本逐年提高。媒體調查顯示,數年前紡織行業人力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20%-30%,目前已升至50%-60%,且尚未出現停止的趨勢。行業面臨嚴峻的“招工難”等問題,工人流動性大、在崗工人平均年齡較高,導致企業接單能力受限,對生產和出口形成制約。
土地、能源、運輸等生產成本持續上行,綜合成本攀升倒逼國內生產線加速轉移到成本相對較低、產業配套能力逐漸增強的東南亞和南亞國家。自2012年開始,我國紡織服裝、服飾業加工貿易出口額連續9年下降,2020年下降35.7%,深于行業整體降幅25.6個百分點;占行業出口總值比重從2012年的14.8%逐年萎縮至6.1%。GTA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紡織服裝、服飾在美國、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比2018年下降6.2個和4.1個百分點,同期越南、孟加拉國的市場份額保持增勢。
2020年下半年以來,紡織服裝、服飾原材料價格快速走高。短期內原材料價格迅速攀升,不僅抬高紡織服裝服飾業生產成本,也打亂企業生產運營計劃,削弱出口企業競爭力,對利潤空間小、資金周轉難的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帶來考驗。
印度中國紡織形勢: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國內疫情此起彼伏,下游消費受到嚴重影響,目前,紡織大省浙江以及河南部分地區受新冠疫情影響較為明顯;上下游價格傳導十分不順暢仍然是制約國內下游市場的主要因素。
盡管近日紗線和坯布庫存下降,但整體依然處于較高水平,并且,上下游價格傳導十分不順暢。
從價格波動來看,12月中旬以來,鄭棉價格漲幅顯著高于皮棉現貨價格漲幅;紗線價格12月中旬以來先跌后漲,目前較12月初甚至12月中旬依然是偏低狀態;坯布端來看,12月中下旬以來,32支純棉斜紋布價格指數穩中略降。
隨著2021/22年度高價新棉的采購啟動,部分棉紡廠的利潤明顯下降甚至產生虧損,疊加春節的臨近以及復雜的疫情,下游部分廠家已步入放假狀態,再加上漲價后下游接受度減弱,整體成交已開始萎縮,紗線價格回落風險加大。
眼看已經要到年底了,往年的年前備貨“小紅包”今年紗廠并沒有拿到,估計這個年也會過得無聲無色,而且還要擔心年后開工會受到疫情影響。
印度紡織業的突然崛起,讓國內紡織行業深感威脅,印度和中國目前的紡織形勢真可謂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中國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瓜分紡織蛋糕著實不易,消費走弱、下游傳導不暢等內憂不斷,外有印度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的迎頭追趕,國內紡織品服裝出口最大的歐美市場還面臨著國際關系波動的影響。







圖源:經濟日報
紡織服裝行業作為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輕工行業,在現階段而言,我國紡織服裝產業仍然存在入門門檻較低、消費個性化、競爭激烈,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不高、國產品牌尚未形成強勢地位等現象。
傳統紡織服裝行業存在一個很大的痛點,就是庫存問題。如何搭建快速反應機制的供應鏈,滿足客戶的需求,與此同時又不造成大量的庫存一直是一個難點。因此,對于紡織服裝企業而言,建立完善供應鏈,降低庫存壓力是在未來產業優勝劣汰競爭中保持優勝的核心手段之一。
目前國內紡織服裝行業消費需求的變化主要有:
首先是從需求角度,服裝作為非標品,人們消費相對更為個性化,目前紡織服裝消費個性化,企業需要在營銷、性價比、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形成明顯優勢來搶占市場份額。
另外,從出口環節來看,雖然中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大成衣出口國,但是中國成衣出口金額增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且從銷量下滑速度看市場份額還在持續下降。因此,在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增速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國內紡織服裝品牌出海將會越發困難,越發需要國內企業加快提升產品檔次、供應鏈響應機制、市場引導等多方面的布局和創新,倒逼著我國供應鏈體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