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虎年新春的到來,滬深兩市紡織、服裝、化纖類上市公司業績浮出水面,截至2022年1月30日止,滬深兩市95家紡織、服裝、化纖類上市公司預披露2021年經營業績情況。伴隨著疫情常態化下國內經濟持續恢復、不斷向好的大背景下,接近7成上市公司預計盈利,近3成上市公司業績虧損局面。據第一紡織網統計,2021年度,滬深兩市69家紡織、服裝、化纖類上市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568.18億元,29家紡織、服裝、化纖類上市公司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虧損124.85億元。東方證券分析師施紅梅認為,就表現而言,2021年品牌服飾全年前高后低的走勢明顯,下半年受疫情和經濟放緩的影響較大,出口制造受益外需恢復和自身競爭力的提升,保持了較快增長,美妝則依然是增速最快的細分賽道之一。1月至今國內零星疫情頻發,疊加就地過節以及去年同期相對較高的基數,預計1-2月終端消費增速較為平淡,在當前市場普遍對一季度的國內消費數據預期謹慎的情況下,出口制造是景氣度確定性較高的少數細分行業之一,短期依然會是紡織服裝行業聚焦的熱點。對品牌服飾板塊,短期終端數據方面缺少催化劑,預計全年經營業績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在投資上將更多表現為結構性機會。而展望 2022 年紡織服裝行業投資策略,信達證券研究人士指出,一是服裝整體而言庫存周期尚處于去庫存早期,最早到
2022 年下半年關注庫存周期過后業績改善的機會,建議關注部分業績反轉公司;二是紡織板塊建議關注專精特新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ROE
較高,長期增長邏輯清晰,市場認知充分后估值有望提升;紡織龍頭企業景氣度較高,但同樣預期較為充分,建議關注越南疫情好轉后業績增速提升投資機會。觀察來看,服裝行業處于國潮崛起的黃金階段,必將有一批優質品牌成長為行業龍頭。近年來全球正常貿易關系被破壞、國際關系趨于緊張,消費民族主義再次得到認可,消費者支持國貨的熱潮在消費品各行各業均有明顯體現。此前服裝行業國際品牌占據主導地位,2020
年 3
月新疆棉事件催化后部分國際品牌認可度顯著下降,本土品牌影響力、接受度有所提升。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民族自信心提升,未來優質服裝品牌將迎來長期發展機會。從長期來看,中國服裝產業需要向高附加值的營銷、設計環節延伸,優質國貨品牌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回到服裝產品本身,看好產品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尤其是大眾休閑服飾具有性價比優勢、運動服飾及羽絨服具有功能性優勢、高端服飾具有設計優勢的品牌。就紡織板塊而言,信達證券方面認為,值得關注的是“專精特新”類公司投資機會,具體而言,2021
年棉花、化纖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但下游整體消費較為疲軟,紡織企業難以傳導上游漲價,盈利能力受損。2021Q4
受整體消費低迷影響,上游原材料價格有所回落,棉花庫存比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由于棉花價格高企,2022
年棉花種植面積、產量有望增長,而需求端受貨幣政策邊際收緊、經濟增速可能放緩等影響,整體消費量預計將有所減少。因此2022年棉價有下降空間,原料價格下降將有助于部分需求景氣度確定性較強的紡織公司盈利能力修復。因此,信達證券預計,2022年,紡織行業整體需求承壓,但部分“專精特新”代表企業定位細分行業需求成長性預計相對較好,作為行業龍頭訂單較為充足,且上游原材料、海運等價格有望回落,頭部優質公司業績有機會超預期。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