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饒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小龍
近幾年,上饒市深入貫徹落實大工業發展戰略,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發展主線,上饒市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加快,從概念的普及進入實踐的生根階段,形成了戰略引領、規劃指導、政策支持、融合應用和產業推進的良好互動的可喜局面。
頂層設計,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編制全省首個工業互聯網發展規劃。上饒市2020年就啟動了上饒市工業互聯網十四五發展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并于2021年10月正式印發實施。規劃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總要求,提出了未來五年工業互聯網發展藍圖。
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上饒市于2021年11月,印發實施《上饒市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進一步提升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賦能能力,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能力,培育工業互聯網創新解決方案服務商、標桿企業和示范園區,推進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打造“點-線-面”融合應用,夯實公共服務平臺與融合生態載體,全面提升工業互聯網建設及應用水平,形成實體經濟與工業互聯網相互促進、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促進產業升級。力爭到2023年,培育2-3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1個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上云(生產設備和業務系統上云)企業總數達900家以上,全市建設50個“5G+工業互聯網”示范工廠、5-6個“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落地3-4家工業互聯網咨詢服務機構、打造1個工業互聯網實訓基地、建設2-3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形成一批工業互聯網典型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工業互聯網對產業的基礎支撐能力和對產業鏈水平提升的橋梁作用明顯增強。
加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基礎支撐能力顯著提升。2021年,全市新增開通5G基站4539個,累計開通5G基站近8000個,5G基站開通規模居全省第3,全市所有開發區均實現5G無縫覆蓋,全市所有鄉鎮、行政村5G均已覆蓋,70%規上企業已連接優質的光纖網絡,運用5G、時間敏感網絡(TSN)、邊緣計算等新技術建設企業內網已成為上饒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新常態,工業企業生產設備聯網率接近20%,全市“5G+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在建項目超過100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日解析量達8萬條,標識注冊量累計達到350萬條、標識解析總量530萬條,已覆蓋光伏行業企業3家,同時已有3家企業開通上饒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業務。
平臺帶動效應不斷增強。上饒市工業互聯網平臺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具有一定行業、區域影響力。一方面“硬平臺”快速落地運營——工業互聯網研究咨詢服務機構已入駐有3家,分別是中國聯通(江西)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上饒分院、中國電信江西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上饒分院、北京愛動超越人工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上饒分公司。同時,落地江西師范大學數字產業學院、中科院云計算大數據研究院、華東數字醫學工程研究院等一批人才培養平臺,全方位為上饒產業數字化、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咨詢服務,促進產業數字化人才集聚。另一方面,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正加速與平臺融合創新,進一步拓展平臺發展空間。目前,平臺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2000臺套,上云用平臺的工業企業超過1000家,行業賦能效果日益凸顯。
融合創新,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融合應用加速滲透,應用場景由點及面。2021年,全市獲批有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試點示范項目2個(全省共4個)和省級“5G+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1個(上饒經開區)、“5G+工業互聯網”應用試點示范工廠5個。另外,還累計獲批有國家級大數據試點示范企業3個、國家級智能制造企業2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項目2個。
“5G+工業互聯網”加快推進,融合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在光伏新能源、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先企業積極探索下,“5G+工業互聯網”融合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工業設計、制造、檢測、運維、安全等關鍵環節,形成了協同設計、仿真驗證、輔助裝配、精準操控、柔性加工、視覺檢測、遠程維護、無人巡檢等一批典型應用場景,覆蓋到礦業、汽車制造、光伏新能源、電子信息等多個領域。例如,全球最大光伏組件生產商——晶科能源實現全程自動化無人操作的“5G+AGV無人物流車”,實現了倉庫單晶硅電池片物料的自動配送,基本實現“黑燈工廠”;首例商用“5G+北斗”礦山邊坡監測項目落地上饒“江銅集團”銀山礦區,是江銅集團內首例基于“5G+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的減災監測云商用項目,也是江西省內首例“5G+北斗”高精度定位商用項目,進一步提升了礦山邊坡監測和安全生產信息化水平,同時在德興銅礦上線了“5G+自動駕駛”,實現大型采礦車無人搬運;鳳凰光學的5G全連接工廠火力全開,打造了5G+AI+AGV物料小車、5G+視覺檢測、5G+遠程運維;安馳新能源打造了5G+數采、5G+遠程運維、5G+AI視覺檢測、5G+智能倉儲、5G+云化機器臂、5G+VR導覽;上饒中材機械打造5G+專業數采、5G+遠程運維、5G+協同設計、5G+AI行為分析促進安全生產、5G+視覺檢測等應用場景。
優化環境,持續夯實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
上饒市通過向上積極爭取項目支持、資金扶持、免除場租、開展對接、強化合作、生態孵化、場景培育、打造標桿等方式方法,不斷優化工業互聯網發展環境。自2020年以來,從有限的上饒市本級工業發展資金中切出400萬元,制定工業互聯網獎補政策,對工業互聯網應用成效顯著的工業企業、相關咨詢服務機構進行了30萬至100萬元不等的單個獎補,較好地激勵了企業加大數字化改造的投資力度和信心;同時,市本級數字經濟發展資金中也安排了1000萬元的總資金額,針對5G基站等新基建包括“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顯著的企業進行單獨獎補,營造了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立體式互補的獎補激勵政策,全市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得到持續夯實。
產業發展生態持續完善,集聚效應初顯。立足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工業互聯網發展路徑。一方面積極打造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2021年10月,上線運行了全省首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讓數據直達國際互聯網出入口,為晶科能源、鳳凰光學、貪玩游戲等企業提供高速、穩定、安全的國際通信資源和“信息高鐵”,提升用戶跨境信息交互體驗,同時也為我們加速發展數字經濟、建設區域性大數據中心提供了堅實基礎保障,為上饒全面融入長三角、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東門戶”夯實了高效網絡支撐。另一方面全力推進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項目建設,充分發揮上饒光伏龍頭企業在國內智能制造領域價值鏈相對高端、產業鏈較為完整、創新鏈協同較強、資源鏈相對集聚的優勢,通過國家統一的光伏產業標識系統,集聚上下游及相關應用企業,服務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行業,有效避免行業內各單位重復建設、各自編碼標識所造成的重復投入、資源浪費、編碼矛盾、信息孤島、交流不暢等問題。力爭引導更多的光伏產業上下游企業上標識用標識,力爭標識解析(光伏行業)二級節點日均解析量達到10萬條,到2022年末,標識解析量和注冊量分別達到1500萬條和800萬條,助推上饒工業互聯網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及全省光伏行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來源: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