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藝軒猛犸牙雕精品館創建在2012年,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潘楚鉅與其閉門弟子馬卓斌共同創立,專注制作以猛犸牙為原材料的各種花舫。
牙雕是指在象牙上進行的一系列的雕刻,是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也是一門民間工藝美術。象牙雕刻藝術品,以堅實細密,色澤柔潤光滑的質地,精美的雕刻藝術,倍受收藏家珍愛,成為古玩中獨具特色的品種之一。目前牙雕制作為北京、廣州、上海、南京四個主要地區。
中國象牙雕刻經過數幾千年的發展,清代中期陸續形成了若干個相對集中的中心生產地,主要以廣州、蘇州、北京為代表。各個中心生產地之間既在題材和形式上保持著各地的風格特色,同時又互相滲透,在技術上有交流。20世紀70年代后,隨著交通便捷,訊息技術的發展,各地牙雕藝人頻繁交往,切磋技藝,取長補短,各地區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廣州、上海、南京四個主要地區,其他還有天津、福州、樂清等地,另一方面他們之間的風格也逐漸的淡化,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精細工整,玲瓏剔透的廣州牙雕以廣州為代表,故稱之廣州牙雕。
廣州牙雕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有裝飾性,素以精細工整、玲瓏剔透而聞名于世。清康熙海禁以后,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這種得天獨厚的地位,使得東南亞等地的象牙大量輸入廣州,為牙雕工藝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從此,廣州牙雕工藝遠遠超過了其他地方,成為全國之冠,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有別于蘇州、北京、揚州、杭州等地的藝術格調,并對其他地方的牙雕工藝產生了影響。
象牙船是廣式牙雕的一大名牌產品,其代表作品是花舫,造型主要參考古代帝皇御用的“紫洞艇”的結構特征,加以豐富的藝術想象和別出心裁的構思,精心制作而成。該產品有悠久歷史。
廣州牙雕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富有裝飾性,素以精細工整、玲瓏剔透而聞名于世。清康熙海禁以后,廣州成為對外貿易的唯一港口,這種得天獨厚的地位,使得東南亞等地的象牙大量輸入廣州,為牙雕工藝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從此,廣州牙雕工藝遠遠超過了其他地方,成為全國之冠,同時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有別于蘇州、北京、揚州、杭州等地的藝術格調,并對其他地方的牙雕工藝產生了影響。
潘楚鉅
高級技師
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
陳家祠博物館藝術顧問
大大新象牙工藝廠藝術顧問
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聯誼會顧問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廣州市工藝美術大師
潘楚鉅是當代一位無師自通的優秀自學成才者,他長期精心研究,對象牙花舫做了大量的改進和創新,創作出一大批造型新穎、船艙層次多而富有變化的高精品,在全行業中獨領風騷,受到行家的敬重,被公認為“船王”。
1981年,潘領班完成第一件雙體巨舫《雙龍出海》,被新加坡客商重金購去。1987年,潘領班完成第二件雙體巨舫《雙鳳朝陽》,在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后,被征集為國家珍品,由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收藏。1991年完成的《孔雀舫》是他供職大新象牙工藝廠最后作品,被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收藏。1993年,潘被輕工業部評為“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002年,馬卓斌成為潘楚鉅大師的關門弟子,有幸獲得其真傳,在技藝上有驚人的進步,在國內評比多次獲得獎項,成為最有潛質的新一代接班人。
1985年創作設計了一件十五層的大畫舫,《雙鳳朝陽》先后被選送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和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展出。1987年該作品被列為國寶被征集,后移交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作永久收藏和長期陳列。
1991年創作了一件10層《孔雀畫舫》,該產品被認定為稀世珍品,由廣東省民間工藝博物館購藏,同時聘請本人任該館的業務顧問。
猛犸牙雕《五福臨門》獲2016國家級評比金鳳凰金獎及廣東省工藝美術創新設計原創金獎。
1997年《娛樂升平花舫》被評為廣州市工藝美術珍品由廣州市博物館收藏。
馬卓斌
廣東省牙雕技師,廣東省工藝美術師,出生于牙雕世家,家中第三代傳人,師承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潘楚鉅學習牙船制作十五年有余,是潘大師閉門真傳弟子,2009年進入大新象牙廠工作,后與其師傅共同創立卓藝軒猛犸牙雕工作室,使用猛犸象牙致力傳承制作最具有藝術價值的各種畫舫,其作品在國內十多次獲得市級,省級,國家級金獎,其中大型牙雕作品《龍行龘龘》更是入圍中國民間工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稱號,山花獎是中國最高規格的藝術類獎項,與電影“百花獎”、電視“金鷹獎”、戲曲“梅花獎”、舞蹈“荷花獎”等同屬我國文藝界的最高獎項。
代表作品龍行龘龘(第十三屆山花獎入圍作品)尺寸100X26X65
作品龘行龘龘,采用三條神龍作為主要載體,再在船身刻有多條花紋神龍,前中后三棟主要載體,再在這個基礎上細分成五個獨立建筑,船身刻有人物數千個,而且個個神態各異,有的憑欄遠眺,有的臨江賦詩,有的品茗對弈,一片娛樂升平的景象,圖案花紋更是變化無窮,門窗活動自如,使得整件作品富麗堂皇,玲瓏剔透,尤其拼接工藝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寓意多條神龍騰風的意思。
龍行龘龘作品細節圖
龍行龘龘作品細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