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Craig Costello 創造人與人之間的對話

發布時間:2018-01-25  閱讀數:10768

時裝品牌與藝術家合作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不久前Moncler與Craig Costello在香港進行的一次公共藝術項目,卻突破了跨界的定義

藝術家Craig Costello

時裝品牌與藝術家合作不是什么新鮮事,但不久前Moncler與Craig Costello在香港進行的一次公共藝術項目,卻突破了跨界的定義,10000個Mr. Moncler人偶在指定戶外場地派放,另外還有350個藝術家特別限量版,能讓大家把整個藝術項目的一部分帶回家,的確是一種新的體驗方式。


藝術家Craig Costello制作Mr.Moncler人偶


Numéro:是否可以聊聊,和Moncler這次的合作是怎樣開始的?
Craig Costello:其實大部分的合作一般都是從郵件開始,然后進行一下對話,雙方之間有你來我往的交流,了解一下各自的情況,在做些什么,合作有哪些選擇等等。
 
那Moncler是如何找到你的?我一直很想了解當一個藝術家和時尚品牌進行合作時,品牌方會是只想要你們的想法,再把它變為商品,還是說會要求一個完整的作品?這次的合作是基于怎樣的情況?
我覺得95%以上的合作都是通過郵件達成的,而只有極少數(包括這次的合作)是自己圈子里的人互相介紹的。比如我一個朋友的朋友會說“Hey,我給你介紹一個我的朋友”之類的, 這就是一種社交聯系的方式。有些人會希望有時間能夠考慮一下。我們會時不時地收到郵件問“你對跟我們合作感興趣嗎?”我一個朋友的姐姐也聯系過我,說她在為一個品牌合作,問我有沒有興趣。總體來說,都是比較隨機和開放的合作形式。



攻占香港街頭的Mr.Moncler人偶

 
所以對你來說就是看一下這個對話會進行到哪里,然后自己是否感興趣?
我覺得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有個人網站,有郵件地址,然后別人就會來找你說:“我真的很喜歡你做的東西,所以想聯系一下。”但有些人就比較喜歡正式的介紹,其他人則可能就是直接聯系,打個招呼這樣。
 
聽起來不錯。
坦白說,我覺得這種形式在今天已經變得很普遍了,我知道有些藝術家甚至已經在Instagram上直接賣起了作品。
 
我覺得這很好,比較開放。你現在還認為自己是一個涂鴉藝術家嗎?
嗯……我曾有段時間做的是和涂鴉有關的創作,但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活躍的涂鴉藝術家了。如果要說年輕時候的話,那就算是的了。

我曾和一些在紐約的涂鴉藝術家朋友交流過,可能有一段時間了。他們說要把涂鴉藝術當作一門職業來做其實很難,因為你要面對隨時被警察追著跑的情況等。同時,他們也不喜歡被標簽化,因為這種標簽也是你藝術作品的一種表達。之后,他們從某種程度上都轉向成為了畫廊簽約藝術家。
應該不是全部吧。




攻占香港街頭的Mr.Moncler人偶
 
并不是,但這種轉變似乎看起來挺自然的,他們希望能將畫廊藝術家作為一種職業。所以你自己在一開始創作時,有什么計劃嗎?
完全沒有。涂鴉藝術是我成長文化的一部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涂鴉就是一種非常隨處可見,有趣又狡黠的藝術,和滑板這些事兒也息息相關。
 
文化把這些東西都融合到了一起。
我之前并不知道那樣的,他們應該也是直到最近才考慮到自己可能可以以涂鴉為生。隨著街頭藝術的興起,人們確實認為他們能夠通過在街頭做些什么獲得名聲,然后慢慢轉變為……
 
對,但很多時候即使你可能會想到了什么策略,但也不代表你真的能完成。
完全正確。就像我們所說的“如果那真的很簡單,每個人都會去做。”
 
我不確定在其他國家怎樣,但在亞洲現在人們已經非常接受當代藝術的存在,對街頭藝術也有了解。

我覺得隨著一代代人的成長,人們會逐漸理解。現在那些熟悉涂鴉文化的人正在成長,他們肯定會和20年前的人思想完全不同。


作Mr.Moncler人偶

 
你認為街頭藝術現在是變得更商業了嗎?還是說你并不關心這個問題?
我覺得有商業的一部分,那是無可厚非的。但街頭藝術始終還是有非法的一面,人們也會因此遭到逮捕,孩子們依然跳過藩籬,跳到隧道里做自己的事情,然后又要被警察追著跑。這 種情況仍舊在全世界都有發生。所以現在是一種非常混雜的狀態。有些人現在在畫廊和美術館里做著宏大的項目,他們可能過去有一些做街頭藝術的背景,但他們不是涂鴉藝術家,而是正常地在工作室里工作,為畫廊或美術館專門創作裝置。這是很不一樣的。
 
你會懷念那些跑到外面,偷偷占領某塊地方的日子嗎?
我對過去的那段時光感到快樂,但同時那也只是屬于我特定某段年齡、某個態度的時光。我現在有了家庭,每天晚上十點半就要窩到床上已經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了,現在46歲的我和20歲的我是完全不同的。
 
但你還是有和涂鴉藝術相關的背景。我想說的是藝術家們通常都會有自己的審美和創作方式,我想知道你通過自己的作品想表達些什么?有時候你會很想表達一些東西,自己的反應。所 以你在創作時是已經在腦海里形成了某件東西,還是說純粹是屬于自己的創造?
對于藝術創作來說,和觀者間的互動和交流是重要的。人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不同的。你當然不可能取悅所有人,所以你需要他們有交流,而人們從你的作品中能獲得的東西也是不同的。如果是一件公共藝術作品的話,我會很享受不同的人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走進一個畫廊或美術館一樣的藝術空間,抱有期待的觀看。我希望能夠和那些沒有帶著特定期待的觀眾進行交流和互動,那會很有趣。



Mr.Moncler人偶創作過程
 
對,像是藝博會、畫廊等,都是給特定的一群人看的。
是,對象非常具體。那其實是一種產業,尤其是藝博會,目的就是為了銷售。
 
我雖然大部分時間還是和時尚打交道,但現在覺得有時候藝博會比時裝周本身更吸引眼球。
對,藝博會非常受歡迎。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好事,能夠吸引到那么多人的關注。因為無論何時何地,你舉辦一場展覽總希望是人頭攢動的,人們對它是感興趣的。我覺得現在人們享受藝術的方式有很多種。
 
你是否有心里掙扎過,考慮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被別人理解?或者說你在乎這一點嗎?
有時候會有掙扎,但更多的是一種混合情感:你做了某件事情、某件東西的時候,你總是希望人們能夠欣賞它、享受它并理解它,但就像我說的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你也要接受這一點。因此,比如說我很喜歡Moncler這個牌子,喜歡它的創意、它的表達、喜歡它的制作和穿著它的人,但我自己本身不一定會穿,因為不是我的風格。但我很欣賞它。對我自己而言,道理也是一樣的。有時候我會想自己做的東西是否太極簡了,不夠出奇。有些人看到了會說“我很喜歡”,那對我來說當然就很棒。他們能理解你的創作根源,你的作品也能向他們傳遞些信息。
 
現在,越來越多的藝術作品看上去很類似,藝術家們總是在不斷地復制再復制……
我不是很確定。首先,我覺得中國的很多作品都很有趣。我覺這些東西是呈爆炸式的狀態出現的。所以這種情況是既復雜又很有趣,很棒。 我覺得中國的藝術作品其實是非常多元的,只是取決于你喜歡什么,你看的是什么,以及在哪里看藝術品。
 
對,這樣的問題總有兩面性。一方面是對于從事創作事業的人來說(藝術家、設計師),有一些參照的東西、有你的靈感來源是很正常的,在這過程中你可以塑造起自己的個性;但有時他們只是非常純粹地把這些東西變得很商業,變得完全以市場為主。所以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你經常和各種品牌合作嗎?
并沒有很多。我和時尚品牌合作過,比如Coach, Nike, Marc Jacobs還有這次的Moncler。我覺得能參與各種不同的項目是很不錯的,接觸到不一樣的觀眾。



Mr.Moncler在墨爾本、Mr.Moncler在圣莫里茨
 
這次的合作比較像是你在做自己的作品,同時又是在參與一項公共藝術創作。所以這不僅僅是和你創作的東西有關,你同時又是在進行一種表演。當你在做一項公共藝術時,你是通過藝術作品把信息傳遞給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我覺得從Moncler的角度來看,能把信息傳遞給普通大眾是很棒的一件事。因為Moncler有很多一般大眾不會購買的限量版產品、高檔商品,所以他們能夠通過這個方式來讓大眾一起參與,拿到一件小小的創作,是很好的。它是真的在邀請觀眾參與其中。
 
我以前也和一些公共藝術家進行過交流。一般做公共藝術的話,也就意味著你多多少少是要和政府合作,所以有時候過程會有點麻煩。
你需要先得到批準。
 
你(的作品)傳遞的信息是要準確的,審批的時間也很長,你還要確保自己的藝術作品在幾年內不要被天氣摧毀。所以你之前有做過這樣的公共藝術嗎?感覺會有些麻煩。
我做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臨時性的,有些可能有一年的時間,一個月的時間。有些則是為某段時間進行的文化藝術節而創作的。這和永久性的公共藝術作品不一樣。
 
那藝術家們是怎么規劃及考慮這種需要長時間存在的藝術作品呢?
這很困難,是件完全不一樣的事情,需要非常周全的維護措施。美國有很多公共藝術作品可能已經生銹了,掉漆了,所以需要時不時地維護、翻新一下。這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Mr.Moncler在洛杉磯、Mr.Moncler在柏林
 
你有沒有什么作品已經在腦海里成形,但還沒有完全付諸實踐?
當然有,有很多。
 
那為什么還沒有最終完成或實現?是因為體量的問題嗎?
應該是因為各種原因,體量肯定是其中之一。還有預算、官方批準以及一些基本的后勤準備工作,都挺麻煩的。當你的創作進入到公共空間,而不只是一個私人的領地或建筑時,就會 變得比較困難。這對(公眾)來說是有價值的嗎?它的價值是什么?在美國或是歐洲有些地方,他們已經把藝術帶入地產發展作為了一種開發手段。我覺得這是從紐約已故的地產商Tony Goldman開始的,他在邁阿密買了一大塊地用于房產開發,他自己本人也是一個大收藏家。所以他邀請了很多年輕藝術家在邁阿密的那片地產開發區進行創作,然后營造起了一種藝術創作社區的氛圍。
 
我應該去過那里,有很多藝術活動舉行。
對,有很多的活動在那里舉行。可能在20年前,隨著房地產開發剛剛興起,藝術家和房地產商之間其實有一種緊張的關系。藝術家因為需要空間,往往會去找一些便宜的地區,但那些地方通常比較偏遠可能也很危險。最終,藝術家們會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很酷的社區,他們就在那里社交。之后呢,旁邊就會出現商業,有餐廳出現,人們也會去到那些藝術社區。但那里的房產價格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藝術家們就會被趕出去。不過我現在覺得地產商和藝術家是采取了一種合作的方式,共同打造一個這樣的氛圍,地產商們也很歡迎藝術家,視他們為重要的“資產”。

Mr.Moncler在香港
 
當然,所以你覺得這是一種好的投資?
對,我覺得是好的投資。如果有哪個地產商在某個街區有好幾棟樓,我會很愿意參與這樣的項目,用藝術裝飾整個街區。
 
或許你可以考慮在中國參與一些這樣的項目。
是的。這其實是想創造出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你可以在社區里舉行很多活動,有食物有音樂……
 
對,你首先要聚集起人,然后其他人也就隨之而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