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潮”:
搭建競技平臺,
為設計創新注入新創意、新潮流

評委話賽事:
為家紡設計注入新生力量,
為設計新銳指明方向
創意畫稿組
創意畫稿組評審委員會委員(按姓氏字母排序)包括:中原工學院服裝學院紡織產品藝術設計系副主任鮑禮媛;浙江省羽絨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北天鵝創始人陳招賢;上海羅萊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創意總監、高級首席設計師羅玉嬌;陜西國際商貿學院時裝藝術學院院長,西安曲梅時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設計總監,陜西省紡織行業協會副會長、服裝家紡分會會長曲梅;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閻維遠;上海銘巖服飾有限公司設計總監、時尚品牌設計專家、流行趨勢研究專家嚴明;中共海寧市許村鎮黨委書記朱利江。

今年針對“東方·潮”主題,參賽選手們從多種視角進行活態挖掘,立足于當下的審美意趣去探索東方文化元素的創新設計邏輯,不僅包含有形的設計元素,也包括無形的文化元素、民族精神,體現了年輕一代的文化自信以及對于中國文化的學習熱情,通過設計推新潛移默化地推動了文化生命力的延續。
?
今年參賽作品的表現手法及風格也較為多元,既體現出傳統文化的獨特韻味,又能立足于信息時代,大膽探索東方美學的數字化創新表達。當然,參賽作品的工藝實現形式及產品載體應用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希望未來高校和企業的合作模式可以更加多元和深入,通過協同育人更好地培養出服務于產業和國家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優秀人才。
?
“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為院校及學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搭起了高校與行業、高校與高校間的橋梁,為學生作品提供了展示、檢驗、被認可,以及商業轉化的機會。參加大賽不僅促進了學生作品的水平提升,也增加了學生對于專業的認知、實踐經驗和專業自信,可以說是促進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

“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已成功舉辦了二十屆,可以看到一屆更比一屆好。我是第一次擔任大賽評委,非常高興看到這么多有創意的作品。今年的作品在產品功能上不斷地改變和增加,表現出從單一產品設計向整體空間轉化的趨勢。還有一些作品非常具有民族特色,讓非遺更好地應用到生活當中。另外,有一些參賽作者關注到了比較“冷門”的家紡用品,比如羽絨設計作品。這讓我感到家紡產業在設計方面有了很大進步,相信設計師的作品未來將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
從行業來講,大賽對行業發展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賽事中涌現的好作品甚至可以直接應用到企業生產中,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大賽的舉辦也培養和造就了更多的家紡設計人才為企業所用,對企業設計創新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今年的參賽佳作眾多,大賽的主題“東方·潮”也非常符合當下的時代語境。當設計有了歷史底色,則更能夠突出文化自信,激發出設計師對傳統與現代的哲思。今年的作品中,有一些超出了我的預期,大膽的配色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不過,我認為在作品與市場的契合度,以及對真實消費需求、消費場景的研究方面還有提升空間;在為什么設計、為誰而設計的研究上,還有更多的空間。一些過度的、太用力的,只注重設計的作品應該考慮適當做“減法”。
?
作為行業頭部品牌企業之一,羅萊生活一直把設計和品牌文化做為企業核心發展戰略。伴隨著消費升級,人們更崇尚健康舒適美好的生活方式,為此羅萊生活注重從產品設計、材料中傳達出舒適柔軟的睡眠體驗感。同時,我還想向參賽者分享羅萊優秀設計師的一些特點:他們非常熱愛生活,大多數都有除本職工作以外的其他甚至跨行業的愛好和技能。我認為一個熱愛生活且時刻保持好奇心的設計師,在設計維度上會比別人更高。

我認為“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是促進和構筑產、學、研結合的高效平臺與最佳橋梁。因為身兼多重身份,所以我在院校教學和企業生產設計方面都有所涉及。一般來說,院校更注重學術和理論研究,企業和市場更注重實踐與應用,但我認為品牌設計需要以理論做為基礎,去指導設計生產與應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此我希望企業能夠重視與院校合作,通過大賽搭建的平臺,雙方多溝通多交流,讓理論與實踐能越走越近。
?
另外,我建議參賽設計師能夠多挖掘中華民族中的傳統藝術元素,通過再加工再創造,融入到作品中。不要生搬硬套,要學會運用現代的藝術技巧,國際化的設計語言,來表達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作為“海寧家紡杯”創意大賽的老朋友,我見證了大賽的成長與發展。近年來,大賽在賽事規模、組織管理、現場評審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與提升,整個賽事越來越符合國際大賽的辦賽水平和標準,甚至可與著名國際賽事比肩。隨著影響力不斷擴大,“海寧家紡杯”創意大賽在企業和院校中的知名度與重視程度不斷加強,作品數量逐年增加,參賽水平不斷提高。
今年的大賽主題“東方·潮”,非常契合當下的時尚流行趨勢,參賽作品也都符合大賽主題。在評選中,我會更側重關注作品對主題的表達與呈現方式,審視設計者的創意思維時尚度和基本功掌握程度,包括造型、色彩等設計方面。

今年的參賽作品有很多奇妙的構思和創意,能夠感受到參賽選手都頗具才華,同時也讓我深受啟發。很多作品都能夠與當下的流行趨勢相契合,但也有一些作品在創作手法上比較傳統,沿用了一些比較常見的家紡設計花型,在這方面參賽選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我建議參賽選手以及未來的家紡設計師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繼續提升自己:一是充分發揮作為一名設計師所擁有的個性化和創造力;二是注重市場的實際需求,讓創意真正落地,并運用到現實作品當中,實現其創造魅力與商業價值。
?
設計作品的市場化沒有捷徑可走,只有多看、多了解當下的流行趨勢、流行作品,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場脈搏;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使用者對于家紡產品的使用需求,不斷積累建立起對家紡產品設計的直觀認識和感受,并把這種感受運用到實物產品的設計中。

作為備受矚目的行業權威設計賽事,二十年來,“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越辦越好,參賽作品的質與量逐年升高,大賽的關注度與影響力逐年升溫,為海寧傳統產業的發展和許村家紡品牌的打造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
二十年來,許村家紡蓬勃發展,產業集群與輻射能級持續刷新,企業成品化與品牌化發展之路迭代升級。近年來,產品設計、研發創新在許村家紡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性更是不斷凸現。瑪雅布業、天一紡織、金永和家紡、千百薈織造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持續在產品設計開發上潛心專研、孜孜追求,專注一塊布、繪就一塊布。與此同時,企業對設計人才的需求和本地人才缺乏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基于現狀及發展要求,許村將加大人才招引力度,搭建好本地企業與設計大賽人才互動的橋梁;組織企業向大賽設計人才發出招聘邀請函,鼓勵企業購買大賽優質作品版權,進一步推動大賽成果轉化。
?
二十年來,大賽與許村共同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合作共贏,攜手在新時代露頭角、放異彩。相信在許村家紡邁向世界級家紡產業集群區建設的道路上,通過“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虹吸的優秀設計人才、作品,將持續為許村家紡注入新動能,也將把“中國布藝名鎮”這張金名片擦得更亮、打得更響。
整體軟裝設計組
整體軟裝設計組評審委員會委員(按姓氏字母排序)包括:北京服裝學院時尚傳播學院副教授陳大公,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藝術設計與創意學院院長劉暢,廣州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院長助理、纖維與空間創新中心主任田順,海寧金永和家紡織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惠標,“美?(de)物理研究所”創始人和主理人、清大華心(北京)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鄭亞男。

今年的參賽作品給我的整體感覺是精彩紛呈,無論從色彩、色調,內容、圖案設計還是整體的質感把握上,都展現出了青年一代設計師對美好生活和溫馨家居的理解。整個評比過程中有兩點讓我感觸很深,一是整體風格年輕化,參賽作品無不透露出Z世代藝術家、設計師們對待生活美學、生活方式的理解。同時,參賽選手們通過對國潮、中國風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要素在作品里面的呈現,來詮釋大賽主題。獲獎作品也展現出了家紡行業的青年設計趨勢。
?
關于中國傳統文化要素在作品中的設計和應用,我認為可以從三個方向進行理解:首先,要厘清中國傳統符號體系,通過系統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搭建相關的知識體系和文化脈絡,形成設計師自身的價值觀、人文觀。其次,設計師要關注生活本身,用興趣和熱愛觀察生活,尋找傳統元素、影像、色彩、圖像與當代生活之間的關系,把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理解融入生活之中。最后,對于系列作品可以進行更深度地主題性研究,包括從工藝材質、內容打磨以及最終呈現的主題性設計,這無疑會拓展設計作品的內容和文化屬性。
希望通過“海寧家紡杯”大賽的平臺讓更多的藝術家、設計師和青年傳統文化愛好者更加關注國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注入青年力量,用更好的家紡設計呈現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引發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更多關注。

“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已成功舉辦二十年,軟裝賽項也已連續舉辦了七屆,由此可見這是一個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大賽。今年軟裝參賽作品與主題契合度很高,從形式、風格和表現角度做出了多元化的詮釋,不僅突出表現了東方傳統文化,更具有世界潮流趨勢和時尚創新表現。
?
當下,新生代消費群體的消費理念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將使軟裝設計的趨同性逐步被個性化的消費追求所取代。審美需求疊加文化需求,讓消費者對軟裝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裝飾性和功能性,他們還希望可以展示自己的生活風格以及獨到的價值觀念,要求軟裝設計在搭配的層次感、節奏感和時尚感方面更加細膩。
?
作為輕紡類高職院校,也是國家“雙高計劃”建設院校,我們一直重視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在專業教學中植入“海寧家紡杯”賽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通過賽教融合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專業理論,并在指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我認為專業教學中的賽事導入,更有利于提高專業教師教學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師生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參賽也能夠讓學生獲得信心和成就感,更能夠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改進和提升,為將來的實習和就業打下基礎。

今年大賽呈現出的面貌令人可喜,體現了當代設計師對軟裝紡織品的創意思考和創新設計理念。評審中,我會側重觀察產品呈現出的視覺面貌效果、視覺印象,以及與室內空間元素搭配的協調性、匹配度等。同時,產品的材料選用、技術運用和工藝設計水平,也是我評審時會重點考慮的方面。
?
我認為,“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對促進企業設計創新和院校教學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和重要影響,能夠促使大家通過比賽去積極思考如何從軟裝設計的角度,把整個室內空間中的紡織材料以及創意思維、流行趨勢等諸多因素整合在一起。因此無論是對學生還是企業設計師而言,參加“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都是一個梳理和提升自身設計邏輯、設計思維、設計能力的過程和絕佳機會。

我認為,設計在所有商業環節中是重中之重的一環。設計可以給同樣的一件物品增加更多的升值空間,不論是從美感上還是實用性和功能性上,設計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當代中國更是需要把原創設計創新,做深、做精、做大。
?
從過去的Made In China到現在更多的Design In China的出現,“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作為一個平臺,可以讓Design in China的設計力量傳播出去,讓更多的學生、設計師們踴躍參加,讓更多的創新想法相互碰撞。對于家紡行業而言,“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有力推動了行業發展進程和設計師創新水平,讓剛剛步入社會的優秀設計師們能夠被優秀的企業看到,因為自古“良馬難遇慧眼”,千里馬也需伯樂來相;更為初出茅廬的設計師們提供了一個切磋交流的平臺,一次與商業對話的機會,一個了解市場需求、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渠道。

作為“整體軟裝設計組”評審團中唯一的女性評委,我非常榮幸,同時也感觸良多。評審中,我會被作品中呈現出的年輕、創意、激情、參與感、專業性所打動。感動之余,我建議參賽選手在創意作品時,不要只是簡單羅列傳統元素、自然元素,而是應該把各種元素通過重新整理打磨,再融入到作品中,讓作品具有韻味和層次感,這樣才能打動人心。
?
“海寧家紡杯”創意設計大賽已成功舉辦二十年,這是我第二次擔任評委。回首軟裝賽項舉辦的第一屆,當時我是以其他的身份在陪跑,這個比賽好似我看著長大的一株小苗,如今它已長成大樹。希望未來這棵“家紡藝術之樹”,能夠結出更多碩果,讓東方之美通過紡織品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信息來源:中家紡
信息整合:李亞靜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