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終于有人把數字經濟講明白了,這還要從EDA斷供說起?。。?/h1>
發布時間:2022-08-20  閱讀數:14278

終于有人把數字經濟講明白了,這還要從EDA斷供說起!!!


幾則信息預示著數字經濟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8月13日,美國宣布對先進芯片EDA工具等四項技術進行出口管制。EDA指電子設計自動化,是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來完成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芯片的功能設計、綜合、驗證、物理設計等流程的設計方式,是芯片IC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此事件被解讀為“芯片法案”以來,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的又一次打壓,實施新的出口管控的核心目的是從原材料及工藝層面對我國芯片產業遠期發展進行封鎖。

之前不久,科技部、財政部印發《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3年)》,指出引導企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企業加強硬科技創新;支持中央企業、民營科技領軍企業聚焦國家重大需求,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

再之前的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再次強調“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對平臺經濟實施?;O管”,并首次提出“集中推出一批‘綠燈’投資案例”。

此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匯集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20個部門的數字經濟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也正式建立。

幾則消息,有著相互聯系的邏輯,都揭示了對數字經濟支持的必要性,以及更潛在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從而反映了數字經濟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一、數字經濟是“辦公室”

與很多人理解的不同,數字經濟在中國的頂層設計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層也一直在給數字經濟開“綠燈”,而不是亮“紅燈”。數字經濟可以被形容為整個大的經濟體系里的辦公室。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通過。這個決定引起很大反響的內容是“加強二、三次分配”,但同時也提出了要在第一次分配中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決定中把“數據”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對于數字經濟發展影響深遠。

更具體地說,可以把數字經濟理解為整個大的經濟體系里的“辦公室”,通過數字化方式,調配資源,帶動上下游各個產業、行業的發展。比如,一個淘寶店,除了店主、店小二等,背后還有很多大眾看不到的企業和員工。京東、拼多多、微信等也同樣如此。公開信息顯示,以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視頻號、微信支付、企業微信等共同構成的微信數字生態,在2021年衍生的就業收入機會達到4618萬個,同比增長25.4%。

從數據上看,自有統計以來到2020年上半年,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都低于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這很好理解,大城市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但2020年下半年至今,大城市失業率開始反超全國水平,原因之一,可能與數字經濟有所收縮有一定關系。在經歷一年多的專項整改后,平臺經濟的發展得以更加有序、規范,政策前景向好。隨著更多有利于數字經濟的政策釋放出來,數字經濟也將會進一步助力經濟增長和就業。

所以,在疫情后經濟恢復的大背景下,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5月17日,全國政協在京召開“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專題協商會,提出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使之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兩個月后,數字經濟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7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引導平臺企業依法合規開展普惠金融業務,發揮好平臺經濟創造就業、促進消費作用”。

這些政策與會議,都釋放出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的新信號。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更加明確了“支持性具體措施”的方向,預計未來將出臺平臺企業的“投資清單”或者投資相關規定。

市場發展中,最重要的就是預期,通常的整頓工作結束后,就會給明確預期,以促進工作盡快轉入正軌。所以,諸多確定性的預期,標志著政策轉向。

二、數字經濟是“流水線工人”

統計測算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超4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這里就包含了一些觀點誤認為的“虛擬經濟”。

一直以來,部分觀點對數字經濟有誤解,認為是虛擬經濟。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國際上存在兩大核算體系:一是市場經濟國家采用的國民賬戶體系(SNA);—是計劃經濟國家普遍采用的物質產品平衡表體系(MPS)。MPS強調物質生產概念,只把物質產品生產作為生產核算的基礎;SNA采用全面生產的概念,包括所有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中國自1992年起從MPS向SNA平穩過渡。

正因為傳統的計劃經濟觀念影響,人們認為只有物質生產才是創造價值,才是經濟發展,國家發展。

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現在的GDP概念中,數字經濟是創造價值的,游戲、短視頻都在創造價值,滿足人們的需求。比如游戲、視頻,這些產品與服務,由知識、管理、技術、數據等要素組成,它滿足了人的需求。再比如,網約車、騎手的算法,能在訂單分配、路線規劃上提供更高的效率,使得網約車、外賣成為一門可行的生意。這就是創造了新的模式與價值。從這個意義上,數字經濟是直接創造價值的工人。

正如一般人只看到自動化生產線在生產產品,再多一點看到背后的芯片,但更底層起作用的是EDA軟件。無形的軟件是一切實體的基礎。又以民宿業為例,這是受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之一。民宿平臺“隱居鄉里”,通過企業微信等生態組合,快速鎖定對應客群精準運營。目前通過微信生態訂房的占比達到68.81%,客房成交量更是占到95%。在他們運營的微信群里,有超過20萬長期活躍客戶,通過改造運營的260個閑置農宅,他們直接帶動地方收入總計超3億。

當然,中央從如此高的層面,肯定數字經濟,不僅僅是因為數字經濟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也因為數字經濟能帶動技術的發展。

三、數字經濟是“工程師”

數字經濟的優勢在于零邊際成本,有公共品的特征。大企業通過對數字資源的開發,數字技術的提升,創造出新技術、新模式,也能幫助中小企業。例如,數字經濟中的云計算、區塊鏈、AI技術的開發、應用,能有力地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在這些行業中產生出新模式、新技術。從這個意義上,數字經濟是工程師。

數字經濟成為改造傳統行業的工程師,是一個主觀與客觀規律共同使然。

技術的運行規律一般是“重大發明——應用——微創新——再次重大創新”,數字經濟的底層IT技術也是如此。另一方面,這與制造業本身的特點也有關。制造業投資大,回收成本周期長,技術改造的周期也長。這就注定了它對新技術的采納會慢一些。

從整體上說,數字經濟,最初是集中在自身領域發展,比如游戲、短視頻、社交媒體這些純信息領域。然后,數字經濟開始改造服務業。相對來說,服務業不像制造業那么重,比較好改造。比如,一家餐廳,增加客戶管理系統,接入外賣平臺,改造成本相對較小。在這個階段出現了外賣、共享單車以及各種電商平臺這些新形態。接下來,數字經濟就會符合規律的與制造業結合。

目前,這個規律表現得很明顯了。

工信部今年發布的《2022年新增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清單公示》顯示,百度開物、京東JD入選。此前,騰訊和阿里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已經入選該清單。這意味著,以騰訊、阿里、美團、京東、拼多多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持續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服務實體的底層能力,在數實融合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以騰訊為例,其持續加大力度助力實體產業加速數字化,截至目前,騰訊云已聯合了超9000家合作伙伴,在30個行業推出了400多個聯合解決方案。比較熱門的增強現實領域,寶鋼與騰訊合作了“全真互聯數字工廠”,將騰訊游戲技術應用到鋼鐵生產環節,打造全息3D裸眼效果的“全真互聯數字工廠”,讓遠程檢修、無人工廠、遠程調度高危作業變為可能。在更基礎領域,騰訊首次對外發布能源連接器(Tencent ,EnerLink)和能源數字孿生(Tencent EnerTwin)兩款行業產品,助力能源行業碳中和數字化轉型。

百度提出“ALL IN AI”,大力發展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最近,其L4級別的全自動無人駕駛車,已經在北京等三個城市投入試點商業運行。京東持續加大對基礎科學與底層技術的投入力度在智能零售、物流倉儲、智能城市方面發力。阿里、騰訊等企業積極參與“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在西部地區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

推進數實融合,也為數字經濟企業尋找到了新的增長點。騰訊目前約半收入與實體經濟息息相關,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雙引擎”驅動業務結構愈發穩固。另外,基于制造業本身的特性,數字經濟與實體的融合,也帶來大規模的研發投入,讓數字經濟企業的科研實力上了一個臺階。

此外,科技部、財政部也出臺了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政策,兩部門出臺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3年)》,方案指出,要引導、鼓勵企業圍繞國家重大需求開展技術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創新聯合體。支持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企業加強硬科技創新。依托更多企業組建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各類創新基地。

當然,這個規律只是一個大體脈絡。因為技術的發展本身就是動態的、多層次的,比如4G技術,就是一個大體系下的相對而言的“重大發明”,作為硬件技術,比互聯網技術后出現。它同樣符合這個規律,4G技術首先也是促進信息領域的發展,促成了短視頻這個新形態,而同時代的互聯網技術已經徹底改造商業這個服務業了。緊接著,直播出現了,4G開始賦能服務業。最終,4G、5G會進入智能駕駛這種實體領域,但現在會慢一些。

所以,數字經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從純信息階段,走到了與實體、特別是制造業融合的階段。在這些領域,數字經濟將提升效率,創造出新的經濟、技術模式。而只有認識到數字經濟在現代實體經濟中工人、管理者、工程師的三個角色,才能更大的發揮它的作用。


作者: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文章來源:黑馬專精特新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