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出現較大波動,市場擴張逐漸回歸理性,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服務業領域都面臨一定困難。
與此同時,科技賦能和消費升級驅動下,消費市場逐步精細化、個性化,沉浸式、場景式消費等新消費應運而生。這些新消費對服裝行業及市場的影響正逐步強化,服裝批發行業亟需一次升級契機,以適應時代要求。
9月26日,一場名為“新升級·新方略·新活力”服裝經濟新概念論壇的論壇活動在琪林里文旅產業園舉行。論壇由天河服裝商會主辦,旨在為服裝專業市場的商戶指出行業所面臨的的機會與挑戰,剖析從傳統模式到數字化、現代化運營模式的升級改造中,服裝批發行業應該如何去適應并提升,同時探討新消費與服裝原創品牌的打造。
論壇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出席論壇的嘉賓有廣州天河區政府相關領導,清華大學教授王紅英,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羅潔,天河服裝商會會長蕭健峰,益民服裝城董事長馬偉波,琪林里文旅產業園董事長楊飛凰,以及服裝商會的一眾會員單位代表。

王紅英教授從宏觀大勢著手,通過對服裝消費現狀、行業發展態勢和政策導向等進行數據復盤,為聽眾解答了行業發展趨勢上的疑慮。同時還結合地緣政治、國內外經濟現狀、人口結構等分析,認為全球經濟都在轉折中尋求新的平衡,服裝產業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數字化紅利,通過產品創新、渠道創新與品牌運作重構產業價值鏈。

▲ 清華大學教授王紅英老師
蕭健峰會長站在商會的角度給出了看法,針對服裝品牌精細化運營上,他認為多數商戶還是靠跑量做生意,做不到精準營銷和精細化服務。服裝行業必須針對細分市場做適應性調整,提前布局抓住機遇,突破當前瓶頸。在政府對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做政策傾斜的趨勢下,服裝場地經營方要主動升級,以商家之需為重點考慮的方向,站在時代之前構筑宏圖,助力商戶轉型,盡力保障、服務原商家持續穩定經營,并能在平臺支持下做大做強。與此配套的,當然就是積極讓產業鏈各個端口行業入駐,完成整個服裝產業鏈的整合。
羅潔院長則聚焦于服裝品牌差異性,她表示服裝到了一個瓶頸期,也是轉型升級的時機,因為我們的消費群體和消費方式都在轉變,特別是信息流量和個性化需求的快速發展,這就意味著原來大批量的生產會逐漸減少,更多的是快速響應和小批量生產。消費者不缺衣服,市場更不缺商家,如何在市場中突穎而出,靠的是產品的差異化定位,高度同質化服裝批發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依舊來自產品的設計和質量。




廣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羅潔與益民服裝城董事長馬偉波簽訂合作意向書
本次論壇是天河服裝商會為應對經濟新常態下服裝批發產業發展狀況而舉辦的。一直以來,服裝消費都是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廣州作為中國服裝重鎮,服裝產業的意義不言而喻。而沙河服裝市場是這一意義的直接承載者。服裝商會的會員多是在沙河服裝市場耕耘多年的商戶,在推動區域商貿發展的過程中曾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面對時代的壓力與挑戰,他們希望借專業的力量獲得升級轉型的動力。本次“新升級·新方略·新活力”服裝經濟新概念論壇的舉辦相信能消除他們對未來的一些疑慮。
目前 ,廣州有700余家專業批發市場,是全球專業批發市場最多的城市,政府也在加速數字化賦能,推動產業重塑,通過調整整治疏導方式,使各專業市場有序經營、持續繁榮,讓政府、企業、個人、城市都能從中得到財富機會,分享發展成果。
挑戰是進步的開端,壓力是動力得以轉化的前提,在時代變幻中,必須時刻關注市場變化,順應時代潮流,方能轉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