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必然更快、更緊密地結合

發布時間:2022-11-28  閱讀數:37204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必然更快、更緊密地結合


圖片

上個月發布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隨后,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上,受國務院委托,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作了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這可以看作對過去的回顧,以及對大會政策的落實。

大會之后第三天就發布這個報告,這或許是日程巧合,但也反映了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報告特別提到了數實融合的一系列趨勢:當下中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不斷走深向實,企業數字技術應用水平顯著提升。

截至2022年7月底,“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3100個,形成一系列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全國具備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50個,重點平臺工業設備連接數超過7900萬臺套,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助力制造業降本增效。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實施,通過智能化改造,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2%,資源綜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運營成本平均下降19%,產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

當下數實融合已經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新趨勢。11月9日,烏鎮互聯網大會上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9.8%,總量穩居世界第二。

數字經濟以基礎設施的方式,融合進了實體經濟,產業創新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根據報告數據顯示,僅僅在2021年,“5G+工業互聯網”在建項目就超過1800個,覆蓋鋼鐵、電力等2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

數字經濟、實體經濟相輔相成

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案例層出不窮,遠程醫療、線上辦公、人機交互、智慧糧倉等展示引人注目,不少服務已進入高頻應用階段。

其實,出現這個局面,一方面是政策促進,同時,也是規律使然。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是服從對立統一規律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相互轉換的關系。“數實融合”不但是數字技術服務實體經濟,某種程度上,它本身就是實體經濟。

在經濟循環中,隨著服務內容的演進,技術也在不斷進化,進化自然會找到自己新的出路。

以NVIDIA為例,它最初是做游戲顯卡芯片GPU,隨著游戲的發展,GPU越來越強大,如此強大的芯片,如果只是作為顯卡就太浪費了,于是,2006年NVIDIA發布新一代顯示芯片GPU G80,正式推出通用計算單元概念(CUDA)。

所謂通用計算,指GPU芯片不但可以處理游戲圖形,也可以處理一些原本由CPU處理的計算。

當時的一家IT媒體評價:G80遠不止一個新的GPU那么簡單。但那個時候,沒人會想到如今CUDA有如此廣泛而重要的用途,涵蓋了區塊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大規模并行運算等多個方面。現在,NVDIA也成為人工智能、數據運算、自動駕駛的底層芯片提供商。

本質上,圖形芯片不斷發展的運算能力,全部源于消費者為更精美的游戲畫面支付的意愿,所以,某種程度上,NVIDIA正是在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才發展出了能夠服務實體經濟的“硬核”技術,促進了自身發展。

數字經濟本身是生產關系的新的組織形式,在這種組織形式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會催生新的生產工具、生產方式。某種程度上,谷歌在做量子計算機,亞馬遜在做載人航天,Meta做元宇宙頭盔,皆出于這樣的規律。

圖片

數字技術是全球實體產業競爭的重要一環

這種相互轉化,現在變得越來越快,不再像NVIDIA那樣,需要幾十年才轉向人工智能、通用計算。隨著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與成熟,普遍開始進入助力實體經濟發展、越來越“實”的階段。

制造業的本質是改變物質的形態、結構,這就涉及到能量、信息兩個維度——能量在信息的指導下改變物質,比如一張加工圖紙,本質就是指導能量改變物質的信息。

在工業革命階段,是熱機、電機等機器彌補了人類肌肉能力的不足,從而提升了人類改變物質的能力。但人類改變物質的能力,還需更進一步的精細化,這就需要更精密、精確、龐大的信息。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信息技術廣泛使用,提升了人類在數據存儲、信息處理分析等能力,本質上是人類改變物質的信息能力的提升。這是從基礎層面改變制造業。

比如,瑞泰馬鋼和騰訊云落地了全國高溫耐火材料行業第一家“透明工廠”,利用數字孿生、動態3D大數據可視化、AI數據應用分析等新技術,幫助工廠提升生產效能、降低故障率,同時,大幅降低生產能耗,有效實現節能減排。

通過數字工廠,專家、工程師可在一個虛擬的數字世界直接監控、操控物理世界的產線和設備,推動產線生產管理實現故障回溯、實時監控、工藝改進,實現遠程高危作業、設備檢修。這些技術,都是當下的熱門技術,非常快地就應用到實體經濟中去了。這反映了當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正在越來越快、越來越緊密地結合。

這也正是數字經濟的最大特點,它并非單獨的、孤立的產業,而是一個可以疊加在其他產業之上、幫助其他產業發展的產業。所以,數字技術對制造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是未來全球競爭的重要維度。

圖片

數實融合是規律也是機遇

既然是規律,那么就會有普遍性。目前,數字科技企業響應政策,順應新形勢,尊重技術發展的規律,切換盈利模式,發揮數字科技優勢、賦能實體經濟,已經是一個普遍趨勢。

近年來,騰訊加大擁抱產業互聯網,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積極推進“數實融合”。目前,騰訊輸出超過400種產品及解決方案,從底層操作系統,到前端SaaS應用,以及智慧農業、智慧工業等各行業實體經濟解決方案,聯合超過9000家合作伙伴,助力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增效提質。

阿里巴巴也正在加速推動數實融合。在北京冬奧會期間,阿里巴巴利用沉淀23年的數字技術服務百年奧運數字化,阿里云支撐賽事運營所需的核心系統100%上云。阿里巴巴計劃利用阿里云的自研技術產品優勢,針對新能源汽車、金融、醫療等對算力、對智能有極大需求的高潛力行業,推出相應解決方案。

京東也表現出了類似趨勢。過去三年來,京東累計用于商品采購、基礎設施、技術研發、物流履約、員工薪酬福利、品牌商家扶持等實體經濟相關投入總額超過2萬億元。

數字經濟在助力實體經濟的同時,也能從中獲得自己的發展。以騰訊為例,用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引擎驅動,實現收入結構向“實”躍遷,其第三季度的財務報表顯示,代表數實經濟的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同比增長4%,營收占比達到32%,再超網絡游戲板塊,成為騰訊發展的關鍵引擎。

應該看到的是,我國數字經濟還存在大而不強、快而不優等問題。突出表現在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相對較慢、數字鴻溝亟待彌合、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還需完善四個方面。

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企業,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正如中央領導人所指出的那樣,“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只有這樣才能在助力社會中發展自身。


以上文章來源于秦朔朋友圈 ,作者劉遠舉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