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紡織大省,河南如何學習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通過做好今后各項工作,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促進共同富裕道路上做出新貢獻?日前,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常務會長袁建龍接受了《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
袁建龍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同時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內容。我們要準確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把增進人民福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供給需求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為老百姓創造高品質生活。袁建龍認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技術力量。紡織產業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紡織工業長期在保民生、穩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奔向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獨具優勢的紡織行業,理應跑在前、勇擔當。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而紡織企業正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是行業的柱石。未來,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無疑會促進紡織行業大放異彩。同時,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面建設,全體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必將為紡織行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市場的需求是紡織行業發展的源動力。這亦為紡織行業振興吹響了進軍號。紡織行業企業,一定要擔當起職責使命,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發揮積極作用,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而努力奮斗。袁建龍談到,河南紡織行業近百萬從業者積極應對,頑強拼搏,攻堅克難,風雨無阻向前行。企業經營穩步改善,投資信心持續恢復,主要運行指標實現平穩回升,總體保持修復性發展態勢。2021年,河南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000多億元,約占全國紡織工業的9%;純棉紗、布、化纖以及服裝等主要產品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紡織業的第二、第八、第八和第十位。今年以來,全省紡織行業上下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日益高漲,行業形勢逐漸好轉。10年來,河南紡織產業整體水平有了質的躍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明顯增強,創新驅動科技基礎不斷增強。在平煤神馬、新鄉白鷺、恒天重工、新野紡織、白鯊針布、河南二紡機、舞鋼銀龍、平棉集團、阿爾本制衣9家優勢企業,不僅建設有錦綸化工等多個研究所,還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博士后工作站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技術中心49個,研發平臺不斷壯大。二是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新鄉白鷺用創新引領發展,實施“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改造計劃,把發展智能制造作為推動結構轉型、動能轉換的重要舉措,推動新鄉白鷺向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獲得“河南省工業智能工廠”稱號。許昌裕豐紡織通過智能化改造,成為自動化程度最高、萬錠用工最少、生產效率領先的標桿企業。三是產業化集群聚集水平不斷提高。通過重點打造,示范引領,形成了新鄉化纖產業園、安陽中國針織服裝名城等15個“各具特色、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新型產業園區,為河南紡織高質量發展立柱架梁、落子布局。四是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平煤神馬集團與平頂山市政府正在攜手打造“中國尼龍城”。今年9月,新鄉白鷺投資集團與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公司合作,上馬了年產6000噸再生紡氨綸項目。2020年12月,總投資約150億元、占地5000畝的周口中垣環保生態印染產業園項目,在扶溝縣開工建設。2021年2月,舞鋼銀龍集團·云龍公司6萬錠緊密紡智能化生產線項目開工奠基。2021年10月,銀龍集團家紡項目開建。這些項目的相繼開工建設,不僅帶動了河南紡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也成為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五是綠色低碳轉型正在加速。通過打造洛陽白馬、平棉集團等一批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示范企業,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碳達峰碳中和體系基本形成。
談到河南紡織業未來發展方向和具體任務,袁建龍表示,河南紡織業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堅持高質量發展。圍繞共同富裕,加強有效供給;堅持創新驅動,穩住經濟;加快智能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夯實棉紡基礎,適度發展印染,扶持化纖優勢產業,壯大服裝終端,拓展產業用紡織品。鞏固和提升紡織大省地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袁建龍談到,謀劃未來,突出抓好三個方面:一是突出抓好棉花原料和產品市場銷售兩個關鍵。二是突出抓好員工隊伍穩定和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兩個要素。三是突出抓好企業增效和員工增收兩個重點。創新強鏈行動。鼓勵行業加強創新研發競爭力,培育紡織服裝強勢產業鏈。按照規模化、集約化、可持續發展要求,高水平、高標準引進印染、服裝面料等項目,著力破解河南紡織服裝產業鏈中間制約環節。完善紡織服裝交易平臺。積極推動與棉花棉紗期貨、鄭棉 e拍等密切關聯的交易市場發展,拓展國內國際供銷渠道。培育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紡織服裝“獨角獸”企業等。發揮行業“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紡織服裝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作用,著力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數字融鏈行動。發揮數字賦能作用,提升集群產業鏈融合發展水平。打造行業數字公共服務平臺,提高紡織服裝技術研發、質量檢測、集中采購、市場營銷、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物流運輸等數字技術配套服務水平。加強紡織服裝產業園區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線上線下一體的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完善“中國紡織服裝大數據河南中心”建設,推動行業企業上云,建設一批紡織服裝智能工廠、車間。轉型延鏈行動。培育特色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圍繞產業供給側改革和“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新鄉市、平頂山市大力發展高科技纖維及高性能氨綸、錦綸、粘膠、萊賽爾、碳纖維等新品種;支持安陽市、商丘市順利實施印染產業規劃;支持鄭州市、信陽市、鶴壁市大力發展品牌服裝中高檔休閑、時尚、運動服裝等,把非物質文化紡織品作為當地紡織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支持南陽市、駐馬店市傳承發展老粗布、地毯及特色家用紡織品;鼓勵鄭州市、焦作市等市大力發展土工布等建筑用紡織品、過濾與分離用材料、高端應用防護、交通、安全防護等產業用紡織品。多元穩鏈行動。實施紡織服裝制造業頭雁企業培育行動,打造一批“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高安陽、商丘等地市針織服裝產業鏈和供應鏈本地配套率。支持神馬集團、新鄉白鷺化纖和中紡綠纖等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推動供應鏈多元化。鼓勵鄭州女褲企業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制造。支持鄭州、新鄉等地防護用紡織品企業多元化發展。支持全省紡織服裝企業積極創建名牌產品、優質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爭創國家級工業品牌示范企業。招商補鏈行動。配合相關部門強化集群產業鏈式招商,梳理集群和產業鏈短板弱項,加強與優勢區域、優勢企業交流合作,強化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引進與落地。協助發布先進制造業集群招商引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在招商補鏈過程中,培育產業創新動能。加強設備智能化改造,提高質量和效率,鞏固和提升河南紡織大省地位。生態暢鏈行動。加強人才支撐產業力度。根據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要求,配合相關部門建立相應的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并引進高層產業人才。依托紡織服裝類高校,構建產學研交流平臺。加強工程技術人員培訓,提高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素養和業務水平。支持建立紡織服裝人才基金,弘揚“工匠精神”,營造創新氛圍。撰文 / 本報記者 王育楠 通訊員 / 李秀明 李繼鋒
編輯 / 鄭玉冰 制作 / 王亦一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