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是我省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生產產業,為貫徹落實國家有關規劃和指導性文件,落實省實施制造業當家的戰略部署,推動全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走時尚化、高端化、品牌化、數智化、低碳化、國際化和總部經濟集聚地、創意設計策源地、服貿會展新高地的“六化三地”高質量發展道路,培育世界級先進紡織服裝產業強省。
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強調目標并列出實施意見。到 2025 年底,爭取紡織和服裝產業營收達到 7000 億元,到 2027 年實現翻一番。


政策解讀
《意見》中提出,工作的推進由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紡織服裝各省級行業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其中紡織服裝各省級行業協會被提及31次,任務重大!
01
發揮行業組織橋梁紐帶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行業協會在行業調研、政策建議、課題研究、產品生產、貿易商務、國際信息交流等領域提供到位的中介、協調和咨詢服務,促進時尚產業上下游和國內外合作交流、加速項目落地與實施。
02
做大做強廣東時裝周品牌,推動嶺南時尚走向世界。促進國際化合作,建設紡織服裝服務貿易會展新高地。
03
到 2027年,力爭在紡織服裝領域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
04
開展百名省級紡織服裝設計大師評選,建立行業人才庫,積極建設培育人才聯盟(集聚中心)。
05
組織舉辦“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紡織服裝類專項賽,開展原創設計大賽。
06
鼓勵各地深入挖掘瑤族刺繡、壯錦、壯繡、廣繡、潮繡、小欖刺繡、珠繡、釘金繡裙褂制作技藝、香云紗染整技藝、抽紗以及墩頭藍紡織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精髓,將地域文化融入紡織服裝品牌建設。
07
到2027年,培育20家行業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培育一批企業首席數據官,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 90%。
08
培育一批具有行業特色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到2027年,全省全行業兩化融合水平達到 60%以上,推動 80%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建設智能制造車間、智能制造工廠。
13
鼓勵各地建設完善紡織服裝特色產業園區,建立園區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一園區一專班,引進專業行業人才管理園區,堅持改革創新,高標準做好園區空間規劃、產業鏈布局,完善生產性、生活性服務配套,推進城產人深度融合發展。
10
通過崗位職業技能培訓、行業技能比賽等途徑,培養、造就一批具備較強實際動手能力和較高綜合職業素質的高技能人才。
11
推動紡織服裝領域數字化設計平臺、個性化定制服務平臺建設,支持建設紡織服裝設計聯盟中心、在線設計中心。
12
支持龍頭企業、鏈主企業、供應鏈集成服務企業構建生產、加工、分銷、出口、倉儲物流、金融、信息咨詢、采購等資源高度集成、與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共榮共生共享的貿易生態服務平臺,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商。
13
到 2027 年,力爭實現全省紡織服裝規模以上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全覆蓋。
14
打造我省紡織服裝總部經濟和創意設計的“兩極”,發揮示范帶動效應。繼續推進汕頭潮州揭陽、深圳東莞惠州、廣州佛山中山服裝產業“三區”做大做強。
03
引導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加強與紡織服裝核心和重點城市開展產業共建、產業合作、優勢互補,出臺針對性優惠政策,積極有序承接產能轉移、產業鏈供應鏈部分環節轉移。
09
到 2027 年,爭取培育營收超10億元的品牌企業30家、超百億元的品牌企業3-5 家,推動女裝、內衣、家居服、婚紗晚禮服、毛衫、休閑服、牛仔服等服裝產品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17
到 2027 年,爭取培育 50 家紡織服裝工業設計中心、15 個國家級紡織服裝創意設計園區(平臺),發布原創設計產品和紡織服裝精品。
13
打造一批“小而美”的“輕奢”服裝,破解同質化。鼓勵行業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發展個性化、定制化、功能化服裝。
文章來源:廣東時尚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