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
我們一起來看看
來自新華社的詳細報道
連日來,在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內,各企業熱火朝天忙生產,鉚足干勁奮戰一季度,力爭實現“開門紅”。
平南縣四季織紡織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服裝面料紡織、染色及定型于一體的綜合型紡織生產企業,目前全部員工已到崗,開足馬力忙生產,染整車間、織造車間機器轟鳴。公司行政經理盧定杰說,公司2月1日復工,2月2日已經出貨50多噸,訂單排滿一個星期。
在廣西貴港華智服飾有限公司縫盤車間內,機器鳴響不停,穿眼、刮邊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該公司于2022年12月投產,主營服飾、服裝、毛織品、針織品等,是集服裝設計、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服裝企業,達產后可年產毛織服飾約300萬件,年產值約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50個。
據悉,平南縣聚焦紡織服裝產業,緊盯核心企業,縣委、縣政府提前謀劃,有關部門提前做好企業節后復工復產各項服務,全力保障重點企業一季度實現較快增長,沖刺“開門紅”,力爭實現“全年紅”。(莫敏蘭 麥棟華 謝獻芳)
(2023年2月15日發布于新華社客戶端)
坐落于平南縣的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入園企業覆蓋紡織、印染、成衣等所有類型,這個剛起步四年多的園區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授予“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試點)”共建園區稱號,并在2022年11月承辦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系列活動,助推平南縣千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
促成產業和技術的“東紡西移”
于2022年底投產的同生紡織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帆布面料織布、染色、面料銷售的一體化紡織企業。企業入駐時尚新區后,使用國外引進的織布機,生產車間里現代化設備運作場景令人目不暇接。目前公司已實現成品布日生產能力5萬米,年產值達2.8億元。
“時尚新區很多企業陸續投產,不是把落后淘汰的設備、工藝轉移到平南,而是在搬遷中實現技術升級和工藝換代,產業轉移的同時也是產業升級。”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服務中心主任何仲武說。平南縣抓住大灣區產業轉移、東融政策紅利、企業亟需轉型升級的三重機遇,促成“東紡西移”。
“平南縣通過稅收優惠、研發經費投入獎補、‘科創貸’、申領‘廣西科技創新劵’等利好政策大力支持企業發展高新技術。”平南縣科技局局長文麗麗介紹,平南縣鼓勵和支持時尚新區的投產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開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究,目前正在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幫助企業向科技要產能、用技術增效益,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既要“發展”,更要“綠色”
“運用技術手段實現集約化供水供熱和污水處理,既可以節約能源、綠色環保,還能讓入園企業減少成本、安心生產。”廣西世紡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經理湯勇斌說。
園區引進廣西世紡集團負責集中供水、供熱及污水處理,目前已實現供水30萬噸/天、供氣225噸/小時、處理污水4萬噸/天。此外,平南縣還聘請生態環境部華南研究所作為園區“環保管家”,為園區污水排放、生態環境監管開展專業指導,為產業綠色發展加上“雙保險”。
擘畫開放共贏產業新圖景
“在原有基礎上繼續擴大投資,為時尚新區打造一個紡織產業鏈配套市場。”廣西莞南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周建華說。莞南集團是最早進駐平南的紡織服裝龍頭企業之一,落戶的同時帶動全國各地100多家紡織、服裝、整染、毛織設備生產制造企業進駐平南,引進投資總額超50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超3萬個,年產值超60億元。
平南縣始終秉承“親商、重商、愛商、護商”理念,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招。為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平南縣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馬上辦”,以“微改革”撬動“大服務”,大力實行企業開辦全程電子化審批模式,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無差別全科一窗受理”。同時,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實行正科級以上領導聯系企業和重大項目行政經理人制度,為項目落地建設和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目前,平南縣已吸引256家紡織服裝企業落戶,并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紡織服裝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億元的目標。平南縣的一根小紗線“捆”住產業集群,并以此凝聚更強大的產業發展合力。(韋挺松)
(2023年4月27日發布于新華社客戶端)
以下是
來自新華網的詳細報道
2022年,平南縣堅持“項目為王”理念,聚力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投資,全年新簽約項目41個,總投資額近188億元;新簽約項目開工14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9億元,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貴港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高站位、高標準、高格局的紡織服裝時尚新區,高起點抓規劃布局,把產業做大做強,大力建設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形成以平南縣為發展重點,以“一核六園”為功能布局的產業集群。目前,已簽約企業355家,總投資額達340億元,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680億元,計劃用工數量約5萬人,年稅收可達23.80億元。目前,已開工建設115家,實現24家企業投產(含12家試產),總規劃印染布2480噸/日、處理污水20萬噸/日的廣西世紡集團污水處理廠、清水廠,熱電聯產項目的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每日可處理污水達4萬噸、印染布1250噸。
“一核六園”功能布局:“一核”即鎮隆總部核心區。“六園”包括大成綠色生態園、武林智能制造園、大安工裝定制園、臨江品牌創新園、大新品質童裝園和木樂休閑運動園,總體規劃面積60.58平方公里。紡織服裝時尚新區以綠色功能染整為牽引,以科技紡織面料為支撐,以時尚高端服裝制造(運動、休閑、戶外、童裝、工服、休閑西服等)為重點,發展全產業鏈紡織服裝時尚產業,實現"一年打基礎,三年上規模,五年沖千億,十年再翻番”的戰略目標,打造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貴港紡織服裝時尚產業功能新片區。
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嚴格按照園區建設“八個一”標準要求,統籌資源力量,大力推進大成產業園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取得較好成效。“八個一”即一個租賃住房小區、一個商業綜合體、一家綜合學校、一家綜合醫院(衛生院)、一個體育活動場所、一個黨群服務中心、一個公安派出所(警務點)、一個公交專線。
截至目前,平南縣人民醫院大成分院、黨群服務中心、北回歸線公園、部分公交站點以及大成派出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成綠色生態園商業綜合體項目、大成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和3所學校(即上渡第四幼兒園、上渡第二小學、上渡大成第二初級中學)建設工作正有序推進,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不斷提升。(麥棟華 楊光華?謝獻芳 林釓伶?實習生?李欣栩)
(2023年1月12日發布于新華網)
近年來,平南縣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發展思路,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聚力打造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以下簡稱時尚新區),通過招大引強、精準承接,吸引了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256個紡織服裝項目,合同投資額340多億元。目前投產(試產)企業34家,在建項目57個,產業集聚發展呈現良好態勢。近日,在2023年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工作會議上,時尚新區獲中紡聯授予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試點)共建園區。

建設中的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鐘健 攝
訂單充足忙生產
4月28日,走進廣西同生紡織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生紡織)生產車間,生產設備高速運轉,200多名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嫻熟地操作各類機器,投入到繁忙的生產中。“訂單充足,生產安排已經排到6月份了,來送原料的大卡車都排到了廠門口。”廠長許兵介紹,目前企業已經滿負荷生產,下一步還要繼續擴大產能。
麥棟華?攝
今年2月以來,平南紡織服裝行業迎來產銷旺季,時尚新區內的各大紡織服裝企業趕訂單、忙生產,生產車間內到處回蕩著機器轟鳴聲,一片火熱景象。
同生紡織成立于2020年11月,項目總投資2.5億元,用地57畝,是一家從事箱包、鞋面等帆布面料的織布、染色、面料銷售一體化的織布企業。“目前我們有進口織布機40多臺,月平均產能80萬米,印染設備40多臺,日生產能力10萬到12萬米左右。”許兵介紹,今年一季度產值2000多萬元,預計全年產值2億多元。
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不少群眾就業。在這里工作的200多名工人70%來自周邊鄉鎮,訂單的火爆讓工人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家住平南縣上渡街道大成村的莫敏賢夫婦是最早一批進入企業工作的員工,不僅見證了企業的發展,也掙到了不錯的薪酬。
據介紹,大成園區已投產織布企業15家,年織布約22萬噸,實現產值58億元,稅收2億元。“此外,我們還有14家印染企業投產,5個配套項目竣工,即將開工建設51個項目,帶動了近5000人就業。”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何仲武介紹。
智能織造提效率
面對紛至沓來的訂單,如何保證生產?
“我們購置了一批先進的生產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順著許兵手指指向的方向,6臺驗布打卷機一字排開,不停地進行驗布、打卷、切邊,隨后再送上傳送帶進行包裝封口……這些工序全都自動進行、一氣呵成。許兵介紹,每臺驗布打卷機只需1-2名工人,包裝質量更好。
麥棟華 攝
在園區另一家企業布嘉迪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智能設備也被運用到生產中。只見一條U型生產線上懸掛著的一塊塊布料正被有序傳送到各個工位,工人將布料取下,完成相應工序后把布料掛回傳輸線上,按動控制按鈕,再自動傳輸到下一處工位。在每一個工位上方,還有一塊巴掌大的顯示屏,記錄著工人進行的工序、產量等信息。
“這是服裝吊掛生產線,從裁片到成品的所有工序都能在這完成,實現整個生產流程信息化與高效作業,節約時間和成本。”廠長莫麗華介紹,目前公司正在加裝兩條服裝吊掛生產線,預計一個月后能全部投入使用。
“東部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很多紡織服裝產業選擇并落戶平南,在轉移中實現技術升級和工藝換代,產業轉移的同時也是產業升級。”何仲武介紹,平南縣積極引導東部企業通過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工藝換代,在打造“東紡西移”升級版中實現合作共贏。
紓困解難促發展
今年3月21日,園區內一些公司向平南縣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紡織中心)反映園區內部分支線供水管主管沒有鋪設,影響企業建設進程,希望紡織中心能夠幫忙解決。
接到企業訴求后,紡織中心立即組織工作人員現場勘探,并召集企業、城投公司和施工方一起討論施工方案,落實供水管主管安裝工作。經過協調推進,施工方按企業提出更改的設計重新安裝出水口,并在4月中旬完成了該支線供水管主管鋪設,為企業加快竣工投產掃除障礙。
“為加快項目建設,平南縣進一步優化服務水平,落實‘媽媽式’服務,從企業落戶到竣工投產全過程,提供無條件、全過程、全方位的主動式、親情式服務,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何仲武介紹,紡織中心按照一個企業、一套檔案、一支隊伍、一包到底的“四個一”模式對每個入園項目都落實“一對一”跟蹤服務工作,突出抓好項目要素保障,積極為項目爭取資金、土地指標等要素支持。同時,組織工作人員每周深入項目一線走訪不少于2次,及時發現、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今年以來,紡織中心共為企業辦理不動產證15個,總平圖審查20份,施工圖審查10份,為企業解決困難問題30多件(次),有力推動了企業的建設發展。(莫舒華 鐘健 麥棟華)
(2023年5月4日發布于新華網)
主管| 中共平南縣委宣傳部
出品|?平南縣融媒體中心
來源| 新華社
編輯| 林釓伶
責編| 林玉卉
審核| 韋挺松
簽發| 余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