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線開足馬力,工人加緊趕制訂單……2023年6月1日,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嫘祖服裝新城領秀夢舒雅的智能生產車間,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據了解,公司每年向世界各地發送各式女褲200萬條,產值近10億元。華服霓裳,魅力西平。西平是嫘祖文化的發源地和繅絲制衣的文化原點。數據顯示,目前,當地擁有紡織服裝生產企業5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22家,年產各類服裝2000萬件,年產值30多億元。
西平縣先后斬獲“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國家智慧型紡織產業園區試點”“中國服裝制造名城”“河南省服裝產業名城”等榮譽稱號。
飛針走線聯四海,剪錦裁云繪藍圖。近年來,西平縣以豐厚的嫘祖文化積淀為依托,賦予西平服裝“科技、時尚、綠色”的全新理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強力延鏈補鏈,持續培育壯大紡織服裝產業,聚焦打造百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蠶神”嫘祖的故里,西平人的血液里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源遠流長的服飾文化基因。嫘祖制衣澤萬代,后輩傳承創新業,在20世紀80年代,西平縣就因生產、銷售服裝而聞名中原,“西平裁縫”的美譽一度響徹全國。“在嫘祖文化的影響下,服裝產業是西平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傳統產業,西平‘金剪子裁縫’曾被評為全國優秀勞務品牌,現在還有2萬多名‘西平裁縫’在全國各地創業打拼。”西平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主任朱曉燕介紹,當前,勞動力市場普遍面臨著“就業難”與“用工荒”并存等問題,西平大力推進“歸雁工程”和“縫盤下鄉”工作,持續打造“西平金剪子”“西平縫盤”等勞務品牌,鼓勵在外西平籍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并帶領更多的外地工人扎根西平。
為有效解決服裝企業縫盤加工用工不足的問題,西平縣以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為抓手,依托紡織服裝主導產業,在嫘祖、五溝營、盆堯等14個鄉鎮建設了24個縫盤車間,不僅可讓群眾掌握一技之長,又增加了城鄉居民就業增收機會,還提升了先進制造業開發區內的毛衫企業縫盤加工配比效率。
嫘祖服裝新城智尚工園
同時,西平縣還大力推進服裝智能制造研發平臺建設,力促嫘祖文化與服裝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建設占地5.3平方公里的嫘祖服裝新城智尚工園,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大智能化改造、數字化升級的力度,用精益化、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實現產業低成本和高效能優勢,著力打造中部地區最大的針織服裝生產基地。
“西平是中國嫘祖文化之鄉,勤勞聰慧的歷代西平人民秉承嫘祖文化,傳承服飾文明,持續推動服裝產業創新發展。”西平縣委副書記、縣長侯公濤表示,服裝產業是朝陽產業、時尚產業,在新技術、新設備的加持下,西平紡織服裝產業必將煥發新光彩,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