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走進鄧李鄉杜楊村華美制衣廠,伴隨著機器的“嗒嗒”聲,工人們正對布料進行拷邊、熨燙、裁剪……經過一道道工序后,一件件成衣從這里運往全國各地。
“制作衣服和穿著衣服不在一個季節,現在趕制的是春季的衛衣和運動服,我們是訂單制作,銷路不愁。”公司總經理馬根洋介紹。
馬根洋是鄧李鄉何馬村人,先后在廣東中山、柬埔寨服裝廠做過雜工、工人、經理,深諳縫紉技術和經營管理之道。后來,他與同鄉在中山合租了一間廠房,從事森馬、巴拉巴拉服裝代加工,很快掙得了第一桶金30萬元,每年平均利潤70余萬元。
2020年,在外多年的馬根洋聽聞家鄉有招商引資風向,且政策給力、交通便利,當即決定返鄉創業。后在當地鎮政府及村委的協調幫助下,他先后投入300萬元,租下1100平方米廠房,在家鄉創辦起制衣廠,開啟了訂單加工之路。
“在家鄉不僅土地、勞動力成本低,還有返鄉創業稅收優惠政策,這是在外面感受不到的溫暖。”馬根洋說,如今,制衣廠每年能接到70萬的訂單,年利潤可達80萬。他在周邊鄉鎮還開了四家制衣廠,可帶動就業160多人。
杜楊村村民楊素花從公司成立至今便在這里務工,每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資,這讓她很滿足。“這里采取計件工資,多勞多得,也有時間接送小孩、照顧老人,掙錢顧家兩不誤。”楊素花說。
人才回歸、技術回鄉、資金回流、項目回遷,家鄉“熱土”搖身一變成了創業“沃土”,為葉縣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近年來,葉縣積極搶抓發展機遇,注重發揮好“政策引導、項目支撐、園區孵化”三個作用,出臺支持返鄉創業優惠辦法、人才回歸實施方案,為返鄉創業人員量身制定財稅支持、創業補貼等“政策紅包”,全面釋放了政策紅利,增強了返鄉創業吸引力。
為解決返鄉創業者融資難問題,當地探索推行“政策性貸款+商業性貸款”組合模式,對符合條件的返鄉創業個體人員、合伙實體、小微企業分別授予最高50萬元、250萬元、500萬元的貸款額度。
同時,積極探索優化縣、鄉、村等“三級平臺”服務體系。在縣返鄉創業服務大廳集中設置49個服務窗口,為企業實行一站式服務;在18個鄉鎮(街道)設立返鄉創業服務所,為企業提供上門服務、全程代辦等,讓返鄉創業者“小事不出鄉、大事有人幫”。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返鄉創業4.5萬人,創辦經營主體4.2萬個,帶動就業14.1萬人。葉縣連續多年被評為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
文章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