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紡織春之聲
2024全國兩會特別報道
主題一
進一步完善紡織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與“雙創”人才培育
紡織業是我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表示,航空航天和軍工、生物醫用材料、智能可穿戴紡織品是目前極具潛力的行業研究方向。他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推動紡織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有關專項實施,加大對高端醫用紡織材料、綠色低碳、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支持,攻克一批重點基礎材料,解決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難點、痛點和堵點。
創新型人才對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徐衛林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還重點關注了加強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完善紡織科技創新體系,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紡織科技強國建設。他建議,培養創新型人才,應該從中小學生教育開始抓起。建議大學里的優秀師資到中小學擔任科普及創新導師?!?o:p>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常山北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盛紡織分公司織造車間乙班教檢工馮麗朝長期工作在基層一線,她就如何更好地提高一線職工技能水平,讓他們快速適應新變化、新要求建言獻策。她建議國家要加大對在職職工繼續教育支持力度,增加專項資金,支持企業職工接受再教育。建議有關部門指導行業企業制定更加科學、人性化的脫產培訓制度,讓職工安心地“走出去”開闊眼界,充實地“學回來”促進提升。
主題二
培育傳統產業新質生產力,拓展應用空間,促進行業競爭新優勢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詞,也是各行各業發力的重點。全國人大代表、鄂爾多斯控股集團總裁、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臻說:“新質生產力,我認為就是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前沿技術來推動產業發展,同時創新發展模式,增強發展動能。對于企業來說,一是順應有利于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外部環境,二是營造有利于新質生產力成長的內部環境,關鍵要更好地整合科技創新資源。”作為羊絨產業鏈主,鄂爾多斯將以科技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以品牌重塑煥新帶動產業高端化發展,全力推動產業鏈向綠轉型、向高邁進、向新而行,在打造世界級品牌的創業路上溫暖前行。”
主題三
支持行業數字化轉型,促進行業協同、規范發展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是要立足自身實際和比較優勢,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圍繞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國人大代表、新鄉化纖董事長邵長金提出要突破新舊動能轉換的技術瓶頸,打造傳統產業競爭新優勢。
在調研中,邵長金發現,面對舊動能、重污染以及老套發展路徑,傳統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層次升級是必行之路。目前,已在技術突破、綠色環保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在轉型升級進程中仍面臨多方面的問題與挑戰。他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能夠深入基層一線針對企業轉型過程中面臨的具體問題展開調研,摸清企業實際情況,了解發展需求,拿出更大魄力、動用更好資源,支持傳統行業進一步適應市場競爭新環境,不斷探索傳統產業升級新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臨清三和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宛斌所在的企業,是一個以紡織品外貿為主業的民營企業。得益于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舉措,以及山東省將現代輕工紡織納入“十強產業”的系列支持政策,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取得重大進展,建成了紡紗全流程智慧車間,形成“外貿+內銷”雙向發力模式,企業發展穩中有進?!敖陙?我們企業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改造,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迅猛提升,‘智能無人車間’已開工投產,新型紡紗智能工廠入選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目前項目運行良好。”宛斌介紹。
主題四
大力支持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雙碳服務平臺建設、資源循環利用和沿海地區發展印染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繆漢根今年兩會提交《關于推動負碳纖維產業化發展的建議》。他認為,從碳治理的發展成效來看,負碳技術將成為碳治理進程的重要治理工具和治理方式。對于纖維來講,“負碳”纖維將是重要的發展趨勢。因此建議國家從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建立碳足跡認證體系、提升負碳纖維市場認可度,強化品牌塑造、引導消費者綠色消費三方面發力,促進我國推動負碳纖維產業化,推動纖維產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鄂爾多斯控股集團總裁、鄂爾多斯資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臻表示,行業在雙碳發展關鍵領域仍面臨挑戰,具體包括:缺乏紡織行業本土化背景數據庫;產業數據安全風險防范能力弱;增加產品碳足跡評價投入導致企業低碳產品開發成本增加等。為此,她建議要大力支持行業雙碳服務平臺建設,助推紡織產業安全綠色發展。
主題五
培育自主品牌、優化時尚產業知識產權申報、保護,提升國棉紡織品服裝消費與競爭力
“為推進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增強整個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我們要重視自主品牌供應鏈體系建設,擴大國棉內需,提升競爭力?!?span style="font-size:15px;letter-spacing:1px;color:#1E2E87;" class="js_darkmode__40">全國政協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棉花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梁勇非常關注棉花產業的發展。梁勇認為,從棉花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的高度,促進國產棉花(簡稱國棉)及制品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來看,需要重視自主品牌供應鏈體系建設,擴大國棉內需,提升競爭力,提高我國棉紡織產業韌性和安全水平。因此,他建議:一是出臺扶持政策,支持自主品牌使用、推廣國棉及制品。二是優化原料供給結構,穩定國棉價格。三是拓寬市場渠道,促進國棉紡織品服裝消費。四是支持國棉紡織品服裝流行趨勢研究發布,宣傳綠色健康消費理念,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鄂爾多斯控股集團總裁王臻帶來了《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打造品牌成長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議》。王臻建議,應從五方面著手:一是加大對商標侵權、商業秘密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完善品牌維權的爭端解決機制,加大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通過引入平臺評價機制,完善平臺治理、加重平臺的審核責任;二是完善知識產權注冊審查制度,對申請注冊在先的商標類知識產權予以嚴格保護,并鼓勵中國馳名商標進行同一商標的多元產業擴張應用,放大名牌效應;三是加強對商標類廣告語的保護,明確其保護范圍和侵權行為的認定標準,確保品牌持有者能夠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四是加強對商標淡化的監督和打擊力度,全面嚴格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嚴厲制裁嚴重侵權行為,讓故意侵權者付出更大代價;五是發揮專業協會的作用,尤其是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能夠組織、領導、落實行業自律行為,并在協會層面建立爭議調解機制。
主題六
紡織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國際合作,促進外貿穩中提質。
紡織行業是我國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生產制造能力與貿易規模長期穩居世界首位。然而,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全球供應鏈格局正在加速重構。全國人大代表、魯泰股份董事長劉子斌建議進一步重視紡織國際化發展需要,持續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考慮將紡織服裝產業納入“瀾湄合作”“中非合作論壇”“中國—拉共體論壇”等國家對外合作機制框架下產能合作的優先推進領域;充分發揮各對外合作機制平臺作用,鼓勵推動與重點國別和地區開展多雙邊紡織產業合作。
在劉子斌看來,紡織服裝企業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大有可為。他建議,利用相關扶持政策、專項資金,鼓勵紡織服裝企業積極開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市場,鼓勵支持大型骨干企業成長為國際化運營水平較高的跨國紡織服裝產業集團;支持民族品牌開拓新興國家市場,樹立中國紡織服裝及家紡等品牌形象。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迪尚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立華聚焦營造良好政策環境、保障服裝行業公平競爭展開調研,為促進中國民族工裝品牌發展建言獻策。在履職過程中,朱立華發現,隨著國內各行各業對工裝的需求越來越大,工裝成為行業巨大的新增量市場。作為雙循環的重要響應主體,很多外貿型服裝企業雖然在國外市場經驗豐富、產品過硬,但在參與國內市場競爭上卻存在一定制約。朱立華建議,應該放寬優秀外貿企業的準入條件,推動內外貿標準和規則的銜接,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