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深耕羊絨產業四十余年,打造了全國最大的羊絨產業集聚地。今年以來,清河縣積極探索“共享工廠”商業模式和適用場景,盤活現有資源,助力傳統產業提質升級。
在清河縣興利智能針織“共享工廠”的生產車間,200多臺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隆隆作響,紗線筒飛速旋轉,在這里,平均每天可制作成衣產品5000多件。
興利智能針織“共享工廠”廠長 王阿利:因為效率高,設備多、產能大,所以我們開發了“共享工廠”這種模式,像一些電商,他們往往是小批量要貨,而且時間也急,所以他們只要給我們提供材質、款式,多半天的時間就能趕制出來。
采訪中,記者遇到了清河當地一家電商從業者前來提貨,她告訴記者,“共享工廠”模式讓他們的產銷鏈條更加順暢高效,只要直播帶貨的樣衣形成訂單,便可直接交給共享工廠進行生產。
客戶 張艷會:不用自己花錢去買設備,也不用囤貨,一般一兩百件的訂單,早上我們給這邊工廠下單,下午就能提貨,然后快遞給客戶發走,特別方便。
在清河,“共享工廠”不單單可以做到設備共享,就連采購、倉儲物流也可做到共享。張彥磊是入駐河北聯怡羊絨供應鏈共享工廠的一家企業負責人,他告訴記者,對于他們這樣的初創企業來說,最難的便是采購,由于都是小批量采買原材料,很多工廠并不愿意接單,而他入駐的共享工廠幫他們解決了這個難題。
河北晶輝針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張彥磊:人家大客戶都是幾噸幾噸的買羊絨,我們小企業根本沒有那么大的需求,但是在這個工廠我們大家可以集中采購,量也大,單價也低,可以說只要你有創意和想法,“共享工廠”都能給你解決。
有創意便有發展動力,圍繞羊絨中小企業低成本的創新需求,清河縣還因勢利導建設了一家專業的共享研究院,為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的中小企業提供針織數字化設計、3D虛擬仿真等公共服務,幫助客戶完成個性化定制生產。
新華·事坦格羊絨一線成型研究院負責人 徐錫亮:第一點就是我們的事坦格花型中心它里面有近千款的服裝和設計元素在里面,可以幫助我們的客戶從里面借鑒,尋找一些設計的靈感,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去完成他們想要的設計,第二點就是我們研究院有我們專業的研發人員,客戶如果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可以開發一些獨屬于他個人的款式。
今年以來,清河縣盤活現有資源,根據參與投資的企業數量和提供技術設備的企業數量,把共享工廠劃分為3種模式,其中,“1+1”是指企業自建廠房并持有設備,向其他企業提供共享服務;“1+N”是指企業投資建設廠房,聯合多家設備生產廠商入駐;“N+N”則是多家企業合資建設廠房、購置設備,通過3種模式全力打造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供應鏈集約高效的“共享”發展體系。
清河經濟開發區建設發展局局長 許延良:我們將持續做好對企服務工作,全力支持“共享工廠”模式發展。為小微企業和電商創業創新營造良好條件,推動羊絨產業集群提質升級,高質量發展。
來源:邢臺新聞聯播、新印染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