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鴨,光山的鴨子頂呱呱。要問鴨子好在哪?鴨蛋、鴨絨、俏麻鴨。
光山寶地育麻鴨
光山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水,東接潢川,西與羅山隔河相望。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光山麻鴨祖祖輩輩飲山溪流水,于湖、塘、堰、壩之間玩耍游嬉,出沒于稻田禾叢,捕食魚、蝦、蟲、螺。它們體型中等、體態勻稱、羽毛豐滿。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品質優良的光山麻鴨早早地就出了名:明嘉靖《光山縣志》載“自昔相傳云,浮光多美鴨”;清乾隆《光山縣志》云:“固鵝光鴨”,這些都是對麻鴨的肯定。
麻鴨好不好?渾身都是寶。
除了食用之外,麻鴨由于羽毛豐滿、體態勻稱,故單體產絨量大。截止目前,全縣鴨、鵝飼養量近千萬只,年產羽絨800余噸,同時有1.5萬戶(近10萬人)帶著光山產羽絨,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從事現場羽絨制品加工,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產、銷兩旺,年產值近40億元。
輕薄保暖鴨絨服
光山羽絨企業眾多,全國聞名,素有每十件羽絨服就有四件產自光山的說法。這樣龐大產業的繁榮發展,當然依托于光山麻鴨身上的高品質鴨絨。上世紀八十到九十年代可謂是光山鴨絨產業的鼎盛時期。1981年3月,光山縣召開了第一次羽絨產業會議;4月,韓光源創立了光山縣第一家羽絨廠——光山縣羽絨制品廠,并任第一任廠長;1984年秋,“金鴛鴦”商標正式啟用,全縣先后建起了光山縣絨毛制品廠、金皇后羽絨廠、深圳華大羽絨廠等23家羽絨制品企業。自1986年起,金鴛鴦迎來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1986年,金鴛鴦入駐“上海第一百貨商店”,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家國有百貨零售企業。1994年10月,金鴛鴦牌羽絨服被紡織工業部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年生產各類羽絨制品500多萬件,年產值2億元,產品遠銷日本、美國等國,且在羅馬尼亞、烏克蘭、南斯拉夫等國設立跨國公司,被評為“中國行業百強企業”。
后因經營不善、國企改制,金鴛鴦難以支撐,直至破產。此后,光山羽絨進入“現場充絨”階段。短短幾年間,一萬余家充絨戶如雨后春筍般在光山涌現,從業者達10萬余人。他們經營的現場充絨門店遍及全國大中城市及重點鄉鎮,部分充絨戶一年的營收就可達三十萬元。2013年以來,光山大力發展羽絨產業,推動產業集聚,相繼建成羽絨服裝產業園、羽博城和會展中心等,推動了光山羽絨的再繁榮。2019年,光山縣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國服裝行業協會聯合命名為“中國羽絨服產業名城”;2020年,再獲“中國羽絨之鄉”稱號。
近年來,隨著電商行業的興盛,光山羽絨不斷強化和完善本地專業市場和電商網絡渠道,拓展羽絨產品銷路,帶動光山縣增收。
來源: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