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格局下,美國對等關稅政策懸而未決,再加上本就不明朗的全球經濟形勢,企業未來的規劃布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不確定性。前不久,東麗、旭化成、帝人、東洋紡等日本紡織巨頭對2024 財年的業績進行了總結,并介紹了公司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及應對措施。東麗公司2024財年憑借碳纖維復合材料業務取得了良好業績,對于2025財年,社長大矢光雄表示:“東麗會繼續以可持續發展創新(SI)事業和數字創新(DI)事業為核心,全力實現持續增長。”其中,碳纖維、水處理膜和紡織事業將成為收益增長的驅動力。在纖維領域,東麗公司將把提高工業材料用途的利潤率列為關鍵,同時還要把工業材料利潤率的提升和整個紡織事業的擴張關聯起來。大矢:我們會持續以與價值相符的價格,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不斷向市場推出獨特的原絲、用其制成的面料,甚至還有縫制品。其中的代表就是我們的復合紡絲技術“NANODESIGN”。通過和深加工技術相結合,我們打造出能讓最終消費者感受到價值的商品。我們公司之所以能長久地經營紡織事業,是因為一直在全球布局供應鏈。我們的供應鏈已經延伸到中國、東盟地區、孟加拉國,未來還計劃把印度納入其中。在日本國內,以北陸產地為中心也在不斷進行產業升級。我們會把公司智能工廠的專業知識分享給整個產地,共同發展。還會通過技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最終目標是實現碳中和。大矢:在日本,據說工資上漲會超過物價上漲,個人消費預計會保持堅挺。包括外國游客訪日的需求在內,消費的擴大值得期待。設備投資預計也會以半導體相關領域為中心,持續保持增長。放眼全球,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市場情緒降溫,但我認為美國經濟短期內會持續擴張,而歐洲經濟的谷底可能出現在2024財年。大矢:我們以SI和DI事業為軸心擴大收益的方針沒有改變。增長的引擎將由碳纖維、水處理膜和纖維等業務來擔當。碳纖維方面,新設備即將投產,我們也期待民用航空市場的復蘇。水處理膜業務將以中東的業務為核心謀求擴張。紡織業務則取決于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完善包括印度在內的亞洲供應鏈。在提高銷售收入的同時,我們也會努力擴大業務利潤,不過紡織業務的課題是提高工業材料用纖維的利潤率。我們希望至少在下一個中期經營計劃中,能將其利潤率提升到與服裝領域相當的水平。
旭化成社長工藤幸四郎:
新中計啟動,三年投資1萬億日元
旭化成公司啟動了以2025財年(截至2026年3月)為首個年度的三年中期經營計劃。該計劃將重點放在成長領域和戰略性培育領域,擬三年投資1萬億日元。公司將推進業務轉型領域的改革,計劃到2027財年實現合并營業利潤2700億日元。同時,公司還勾勒了截至2030財年的目標愿景,社長工藤幸四郎表示,“要在2030財年之前實現高水平增長”。他提到,銅氨絲纖維“賓霸”和氨綸“ROICA”在“2024財年實現了穩健盈利,對2025財年及以后的表現也充滿期待”。工藤:現在的業務環境形勢不確定性極高,未來會發生什么,實在難以預估。在這樣的時代,我認為,“擁有化危為機的資本、構想、實力、改革意識”至關重要。我們公司自創業以來,一直致力于業務多元化,由此形成了如今的三大領域經營體系。這是一種兼具成長性和穩定性、能夠開創全新業務的模式。我們會以這三大領域的經營為核心,同時深化公司的特色——多樣性與專業性的融合。在日本人口持續減少的背景下,現有業務的需求很難增長,所以我們會進一步提升高附加值、高收益的專業性。在規模龐大的海外市場,經營需要突出重點。
問:上一個中期計劃到2024財年結束,公司業績怎么樣?
工藤:上一個中期計劃是從2022財年開始的三年計劃。2021財年,即便處于新冠疫情期間,我們也確保了2000億日元的營業利潤。疫情帶來的健康領域業務的特殊訂單,助力我們順利達成業績,但那個中期計劃也只是以往戰略的延續。實際上,新冠疫情的影響仍在,再加上石化相關業務表現不佳,我們沒能實現預期的良好開局。在業務環境和預期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相比追求既定的營業利潤目標,我們更優先在早期調整包括石化業務結構轉型在內的方針和策略。即便如此,我們也切實進行了必要的投資,以銜接剛啟動的新中期計劃和2028財年開始的中期計劃。工藤:美國是占我們銷售額約20%的大市場。我們96%的產品在美國生產和銷售,這方面沒什么大問題,但材料采購受到了關稅的影響。如果關稅為24%,預計成本將增加150—200億日元。關稅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計算的,但經濟下滑帶來的影響卻難以預測。當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同時出現的滯脹情況發生時,會造成多大的沖擊,完全無法預估。我有信心讓公司各業務回歸增長軌道,但應對變化和風險的能力強弱,將成為關鍵課題。
問:新中期計劃最后一年的營業利潤目標是2700億日元。
在追求高水平增長的過程中,紡織業務的定位是怎樣的?
工藤:以“賓霸”“ROICA”為代表的紡織業務具有獨特性和創新性。但除了有發展空間的SageAutomotiveInteriors外,我們不打算進行大規模投資,而是會努力提高資本效率。2024財年,紡織業務取得了豐厚收益,我對此非常滿意。ROICA的表現也超出預期,有了很大改善。事業部管理層對包括人工皮革“Dinamica”在內的紡織業務的定位和肩負的責任有著清晰的認識。我希望2025財年及以后,紡織業務能進一步提高資本效率,增加現金流。工藤:我們公司有100多年的歷史,積累的無形資產是重要優勢。為了充分發揮知識產權、人才、生產技術等無形資產的優勢,我們會有效利用通過數字技術推動企業變革的數字化轉型(DX)和人工智能(AI)。
帝人社長內川哲茂:
構建強韌靈活的經營基礎,做以提供價值為核心的企業
帝人集團正在執行兩年中期經營計劃。2025財年是收尾的一年,帝人社長內川哲茂預測事業環境極為嚴峻,但公司致力構建強韌靈活的經營基礎。他說,改善收益性的同時,“除特殊因素外要展示公司的真正面貌”,計劃將從2026財年開始的下一個中計步入成長階段。內川:回顧歷史,我們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涉足家庭醫療領域。在“老齡化社會”這個詞還未普及的時候,我們沒有局限于醫療器械,而是將目光投向了家庭醫療。也就是說,在問題出現之前,我們就開始尋找課題并努力解決。如今,這一舉措已經取得了成果。企業的態度和理念是一脈相承的。現在,我們也希望被稱為“為地球環境尋找最佳解決方案的公司”。內川:2024財年,公司營收增長,利潤也大幅提升。但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歐洲的汽車制造商等也受到波及,業績呈現出明顯的分化。值得慶幸的是,纖維和產品業務彌補了歐洲市場的低迷。公司原本的經營模式較為僵化脆弱,現在變得更加靈活。芳綸纖維面向中國光纜用途的銷售受到基建投資放緩的影響。雖然芳綸纖維憑借基建需求和汽車相關需求,曾實現年均6%左右的增長,但2022年至2024年可能陷入停滯。內川:預計會變得相當嚴峻。全球經濟尚未復蘇,電動汽車的普及也有所推遲。公司高性能材料的銷售也將面臨持續嚴峻的局面。從各業務領域來看,上一財年纖維及產品業務面向日資汽車的銷售情況不佳,但2025財年有望恢復,該業務與服裝領域將共同保持穩定增長。對于復合成形材料業務,由于擔心特朗普政府可能實施的關稅政策帶來影響,我們已同意出售北美據點。內川:我們致力于構建能夠應對突發狀況的強韌且靈活的經營基礎。我們在發布當前中期計劃時就表明“要成為以提供價值為核心的企業”。其中,家庭醫療、樹脂改性物、纖維及產品業務就是很好的例子。無論經營何種產品,最終都會商品化,但我們可以通過贏得客戶信賴等方式提供價值。
東洋紡社長竹內郁夫:
靈活應對危機,積極投資成長領域
東洋紡公司社長竹內郁夫認為,在全球經濟前景極為不明朗的背景下,通貨膨脹與經濟衰退同步發生的滯脹風險正在加劇,他表示“有必要采取增加手頭現金等防御性姿態來經營”。另一方面,公司迄今為止已在成長領域進行了積極投資。在2025財年(截至2026年3月),收獲這些投資的成果將是公司的一大主題。竹內:受關稅政策影響,美國對日本的關稅稅率有可能大幅提高。雖然公司直接對美出口的業務規模不大,影響可能有限,但以汽車產業為中心的間接影響會有多大,現階段還無法預測。不過,這可能會導致美國物價上漲,進而引發需求衰退,可能會出現滯脹。同時,像中國這樣對美出口變得困難的國家,可能會加大對美國以外市場的供應壓力,屆時,通縮壓力將會增強。這將是一種風險極高的狀態,因此在經營上,短期內有必要采取增加手頭現金等防御性姿態來應對。竹內:業績距離計劃目標稍有差距。主要原因是包裝用薄膜和醫療領域新生產線的啟動有所延遲。不過,需求本身依然強勁,特別是顯示器用薄膜、生物科技和醫療領域的材料,市場需求十分旺盛。在紡織業務方面,面向中東民族服裝的紡織品出口保持堅挺。從宏觀角度看,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告一段落,同時我們推進了成本上漲部分的轉嫁,使得原材料價格與銷售價格之間的價差得到了改善。過去幾年,本公司持續進行積極投資。包括設備更新在內,過去三年我們共投資了約1500億日元,其中,僅用于增長領域的投資就達到了約500億日元。我們原計劃從2024財年開始讓這些挑戰的成果顯現出來,但這一計劃也稍有推遲。
問:2025財年已經開始,但商業環境似乎充滿了動蕩,
您將如何應對?
竹內:在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有必要在不大幅增加使用資本的前提下,采取穩健的防守型經營策略。在此之中,我們將擴大至今已投資的薄膜、生物科技、醫療等成長領域。薄膜業務不僅是包裝用途,我們還將推進工業用途,特別是半導體相關用途的投資。生物科技、醫療等生命科學領域的需求也持續強勁,在此期間,我們將為下一個增長引擎構思藍圖。功能性纖維及商事業務將進一步提高資本效率。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