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揭示了服裝行業新動態:2025年1-6月,我國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為7426億元,同比增長3.1%,但6月單月零售額為1275億元,增速僅為1.9%,顯示出市場需求的微妙變化。與此同時,2025年1-6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為1439.78億美元,同比增長0.76%,其中,紡織品累計出口額為705.19億美元,同比增長1.77%;服裝累計出口額為734.59億美元,同比下降0.2%。6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環比增加,刷新5個月最高水平,紡織品出口環比同比雙降,服裝出口環同比均實現增加,反映出國際市場需求差異性。展望下半年,服裝行業將面臨多重考驗。首當其沖的是成本與庫存壓力。原材料市場上,中棉價格指數持續攀升,截至7月11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為15266元/噸,較上周上漲66元/噸,近一月上漲482元/噸,較年初上漲591元/噸;棉價波動疊加終端需求不足,可能壓縮中小紡織服裝企業利潤空間。對外,美越達成新關稅協議,稅率調整將對多方產生影響:7月2日,美越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對越南主要出口商品征收20%關稅,對“轉運”產品征收40%關稅,較此前10%臨時稅率提升,較4月2日46%稅率下降。此次貿易協定可為國內企業布局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提供參考。部分國際服裝品牌已經披露,關稅成本壓力將會在2025年下半年體現在部分終端產品價格上,而另一部分成本或由品牌方和供應鏈共同承擔。總體而言,東南亞關稅加征幅度仍小于國內,相對優勢尚存但成本上升,紡織服裝中小企業壓力或將加大,而龍頭企業憑借規模、客戶及供應鏈優勢,可通過效率提升和成本轉嫁優化盈利,競爭優勢將持續。近日陸續發布的各家服裝企業2025年半年報呈現出“運動領域獨領風騷,傳統領域轉型陣痛”的分化發展景象。2025年上半年中國服裝上市企業市值排行榜上,安踏體育以2652.8億元斷層領先,成為唯一跨入千億俱樂部的服裝企業,其市值較2024年末(2179億元)提升了約22%。此外,申洲國際、華利集團、波司登3家企業進入500億俱樂部,另有12家企業進入百億俱樂部。值得關注的是,在排名前50的榜單中,運動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不僅在前五名中占據兩席(安踏、李寧),特步國際、361度也都位列前20名;此外,申洲國際、華利集團、裕元集團、滔搏等運動產品代工廠和渠道商也都名列前茅,標志著運動服飾已成為資本市場的黃金賽道。安踏體育2025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與2024年同期比較取得中單位數的正增長;FILA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與2024年同期比較取得高單位數的正增長;所有其他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與2024年同期比較取得60%至65%的正增長。中國銀河研報顯示,安踏集團多元發展,渠道質量不斷優化,通過為不同商圈與消費群體打造的差異化門店矩陣,實現線下渠道升級革新;此外,安踏集團持續關注運動領域研發創新,自研運動科技覆蓋市場全場景需求;同時,集團堅持多品牌、全球化布局,戶外板塊為集團貢獻增量。運動品牌的集體崛起絕非偶然。安踏通過多品牌矩陣打通高端市場與全球化路徑,李寧持續加碼科技研發,特步深耕馬拉松細分領域建立專業壁壘,這些頭部企業正構建從產品創新到品牌敘事的全方位護城河。反觀傳統服飾陣營則呈現部分品牌陷入轉型陣痛的局面。除了波司登依托羽絨服專業化戰略穩居第四,雅戈爾與海瀾之家依靠渠道與品類規模守住前十,昔日的“街頭王者”美邦服飾已滑落至第32位,巨頭轉身遲滯。7月14日,美邦服飾發布公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僅為700萬元至1000萬元,較上年同期的7678萬元暴跌86.98%至90.88%。這一跌幅如同“過山車俯沖”,將公司拉回盈利低谷。其核心原因包括:信用減值損失激增(如應收賬款壞賬風險爆發)以及資產處置收益的消失——過去依賴變賣資產“美化報表”的財技失效,暴露出主營業務造血能力的疲軟。創始人周成建近年試圖通過輕資產轉型、品牌年輕化重塑美邦,但財務數據揭示轉型陣痛:營收萎縮,2024年半年報營收僅4.14億元,同比縮水超四分之一,反映終端銷售乏力;資產負債率攀升,盡管未披露具體數據,但票據逾期和信用減值暗示債務壓力未緩解;時尚賽道失速,美邦的“國潮”策略尚未形成差異化壁壘。另外,寧波太平鳥時尚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半年度業績預減公告,也像一塊投入時尚零售湖面的大石,激起漣漪。公告顯示,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770萬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約9349萬元,同比驟降55%左右;而歸母扣非凈利潤更是僅為1370萬元左右,同比減少5131萬元,降幅高達79%左右。這組數據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國內時尚零售企業在消費市場變革與行業轉型浪潮中的掙扎與陣痛。探究太平鳥此次半年業績預減的核心原因,公告中直指零售端的失速與成本的剛性壓力之間的尖銳矛盾。報告期內,公司零售業績同比下降導致營業收入下滑8%左右,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司直營店鋪租金、員工薪酬等固定性費用如同沉重的“鐵錨”,難以隨著收入的波動靈活調整,這直接導致了扣非凈利潤同比減少5131萬元。這種“收入降幅有限但利潤塌方顯著”的現象,暴露出太平鳥重資產運營模式在逆周期中的脆弱性。在這場消費變革中,企業需更加敏銳地洞察市場趨勢,通過創新驅動、品牌升級與模式轉型,尋找新的增長點與競爭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