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曾在全球快時尚領域風光無限的 Forever 21 因經營不善申請破產重整,最終被品牌管理巨頭 ABG(Authentic Brands Group)與兩家房地產公司聯合組建的 SPARC 集團以遠低于品牌估值的價格收入囊中。這一收購案在當時引發了行業對快時尚品牌生存模式的廣泛討論,而如今,這個承載著無數年輕人時尚記憶的品牌,在中國市場正醞釀著一場意義非凡的 “重生計劃”。
6 月初,手握 Forever 21 全球商標權及知識產權的 ABG 集團,通過其官方公眾號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已與上海橙迪貿易有限公司正式達成深度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 “Forever 21 中國市場業務的全面升級”。這則消息迅速在零售行業掀起波瀾,而更引人關注的是合作方的背景 —— 天眼查 APP 的工商信息顯示,上海橙迪貿易有限公司是唯品會旗下重要子公司,由唯品會直接持股 35%,且其核心管理團隊多來自唯品會總部,這意味著唯品會已通過資本紐帶,成為 Forever 21 重返中國市場的核心戰略伙伴。

根據雙方公布的合作細節,上海橙迪將全面接管 Forever 21 在中國市場的全鏈條業務:從產品設計研發、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等供應鏈環節,到線上平臺運營、線下門店拓展、社交媒體營銷等終端銷售環節,均由其獨立操盤。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特別強調 “將結合中國消費者審美偏好進行產品本土化創新”,這與 Forever 21 此前 “全球統一定制” 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同時,線上渠道的煥新被列為首要任務,目前天貓、京東等平臺的 Forever 21 官方店鋪已進入系統升級階段,預計 8 月將以全新頁面布局和會員體系重新上線;線下方面,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已在選址評估中,首批概念店計劃于 2026 年初亮相。
回溯 Forever 21 的中國征程,其曾兩度叩響中國市場大門卻均未能站穩腳跟。
2011 年首次進入中國時,品牌憑借亮片連衣裙、oversize 衛衣等標志性單品迅速吸引了一批忠實粉絲,但因過度依賴海外供應鏈導致交貨周期過長,加上定價偏高(同類 T 恤比 ZARA 貴 30% 左右),2016 年關閉了當時過半的線下門店。

2018 年品牌試圖通過電商平臺重啟中國業務,卻又因產品設計與國內潮流脫節、售后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再度遇挫。
此次選擇與唯品會子公司合作,被業內視為 Forever 21 的 “破局之舉”。唯品會在國內電商領域深耕十余年,不僅構建了覆蓋全國的倉儲物流網絡(目前擁有 11 個自動化倉儲中心,配送時效可達到 “次日達”),其在用戶畫像分析、直播電商運營(2024 年直播 GMV 突破 800 億元)等方面的經驗,能精準匹配 Forever 21 目標客群 ——18-28 歲年輕消費者的需求。更關鍵的是,唯品會成熟的服裝供應鏈資源(已與全國 2000 余家服裝代工廠建立直采合作),有望解決 Forever 21 此前的庫存周轉慢、上新效率低等痛點。
對于唯品會而言,此次合作同樣具有戰略意義。近年來,平臺一直在強化 “品牌特賣 + 潮流服飾” 的核心定位,引入 Forever 21 這一國際快時尚 IP,既能豐富平臺的品牌矩陣,也能借助其全球設計資源提升自有供應鏈的時尚敏感度。有接近唯品會的內部人士透露,雙方已成立聯合設計工作室,計劃推出 “Forever 21 × 中國設計師” 聯名系列,首批產品將聚焦國潮元素與街頭風格的融合。
不過,截至目前,唯品會官方尚未就合作細節及未來規劃發布正式聲明,對于外界關注的線下門店擴張節奏、價格帶定位等問題也未作出回應。而中國快時尚市場的競爭早已白熱化 ——ZARA、H&M 等老牌勁旅持續加速本土化轉型,UR、Shein 等本土品牌憑借供應鏈優勢快速崛起,Forever 21 能否憑借此次合作真正實現 “王者歸來”,重新贏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仍需時間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跨國品牌與本土電商的深度綁定,已為中國零售市場注入了新的觀察樣本。
來源:界面新聞、首爾洞茉夏、中國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