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上億收入沒了 創業14年男老板直播賣女內衣:16000人在線圍觀

發布時間:2020-04-20  閱讀數:10882

危機危機,有危也有機。每一次蛻變都不會是在舒適中完成的。









來源 | 南方都市報

口述丨江華(迪蘭多內衣品牌創始人)

作者丨劉蘭蘭

這是服裝創業者的一個典型案例,銷量慘淡,遭遇經營困境


一位14年經驗連續創業者江華,于2012年創立迪蘭多內衣品牌,至今8年時間。全國100多家店以江華口述的單店數據為例深圳某家店月均營業額12萬元,年營業額約140萬。以此推算,100家店的總營業額至少過億。


而今,收入遭遇大幅下滑。首先是營業時間推遲至2月底。即便店鋪恢復營業后,營業額也下滑了九成,連房租都不夠交,更別提員工工資,所以公司寧愿不要押金也要閉店。


這背后的(沉默)成本可想而知。此前每家店已投入金額約30-50萬元,累計投資約3000-5000萬元。


原本江華以為,直播是李佳琦、薇婭的天下,并不適合他。但疫情改變了他的認知,無奈之下,他嘗試了直播,觀看量從400多,陸續上升至16000人——16000名顧客,這是一個門店多長時間才能實現的目標。線上,讓他看到了無限流量的可能性。


當然,這只是挑戰的開始,擺在服裝行業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服裝有季節性,一旦過季,再銷售只能等明年,越過季,越賤價。


但無論如何,用江華的原話說,“如果說疫情是個泥潭,直播或許就是帶我們躍過去的那雙翅膀。”眼里有光,遲早有一天能走過黑暗。


2月份關店5家,營業額下滑9成


收銀臺上,一個補光燈,一部被夾在三腳架上的手機,兩個主播,兩三個助手,這就是我們日常的直播現場。


2月15日,我們啟動了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場直播,它比想象中來得要早些。如果不是疫情,公司涉足直播也許要等到下半年,甚至更久。


我是內衣品牌“迪蘭多”創始人江華。2006年,我開始創業。創立迪蘭多內衣公司則是2012年的事情。經過8年的發展,我們的門店已經有100多家,集中在珠三角,以及廣西、福建、湖南等鄰近廣東的省份。


我們是一家以線下實體店經營為主的企業。以往,年初六后我們的門店就會陸續開始營業,但今年2月份快過完了才陸續有門店恢復營業。整個2月份,我們的營業額下滑了九成,大部分有長遠合作意向的好房東減免了部分鋪租。但3月份同意繼續減免的幾乎沒有了。


2月底,我一咬牙關了5家在深圳的門店。這些門店原本盈利狀況就一般,主要是幫公司跑量。疫情下,如果繼續開下去虧本是肯定的了。


以龍華新區一個門店為例,月租金3萬多元,2月份房東減免了一半租金,但3月份的不愿意減免。而那個店3月份的營業額肯定連房租都不夠交,更別提員工工資等各種開銷。所以,寧愿不要押金,也要把店關了,及時止損。


關店說不心痛是假的,畢竟每一家店都是我們用心經營起來的,當初投資少說也有30多萬元,多的四五十萬元。但長痛不如短痛。


3月份,城市開始復蘇,大家開始走出家門,但營收情況沒有好太多,營業額只有以往的三分之一。


以我們在深圳西鄉大道金港華庭的一個店鋪為例,以前這家店月均營業額在12萬元左右。但是3月份,連3萬元都不到,這還是在門店開啟社群營銷、直播前提下的營業額。


營收驟降,現金流瞬間斷掉,公司面臨著很多應付款項。幸運的是,在積極與供應商溝通后也得到了大家的一些理解和支持。


有一天中午,公司幾位小伙伴找到我,問:江總,公司是不是有裁員的計劃?我說,我是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同事的,大家跟著我打拼,沒有道理在危機關頭拋棄大家。


但是工資發放也確實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與小伙伴們溝通后,我們決定先發部分工資,剩余的待經營好轉后再補發。


試水直播,最高的一場銷售額5萬多


我們公司第一次試水直播是在2月15日。之前,我一直認為,實體店才是我們的根基;直播帶貨,那是李佳琦、薇婭們的天下,我們是不擅長的。


疫情改變了我的想法。


春節期間,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度過這次疫情。從年初三開始,我每天都去公司,經常呆到凌晨兩三點。思來想去,覺得也只能發力線上,于是開始嘗試直播,并建立線上粉絲群。

員工在門店直播。


第一場直播在公司進行,籌備不足,設備很簡陋。一部手機夾在三腳架上,一臺補光燈,一名戴著口罩的同事在沒受過任何專業培訓的情況下站在了鏡頭前,推銷內褲。


燈光忽明忽暗,主播詞窮、展示產品角度不對、臉離鏡頭太近,“寶寶”等直播常用詞語更是不知道。


江華在直播中。


第一場觀看量只有452。第二場也只有500多。第三場,2月22日,我自己上陣了,拉上我一個會唱會說的朋友。我倒沒有過于緊張,畢竟以前也經常登臺分享,不過不同的是,直播時你看不到觀眾,不知道網絡另一端是誰,只看到有人進入,有人離開,屏幕刷刷刷好幾條評論,內心有些激動。


懵懵懂懂下,效果卻還不錯,通過朋友圈、微信群等轉發,最終收獲了16000多的觀看量,我內心有些歡喜。想想,一個門店得多少天才能迎來16000多位顧客啊。


線上,讓我看到了流量的無限可能,看到了直播美好的一面。


厚著臉皮,豁出去了。


緊接著,2月25日、2月27日、2月28日……馬不停蹄,3月份我們開了15場直播,平均兩天一場,最高的一場銷量四五百件,銷售額5萬多元,最低的幾千塊錢。


但問題也漸漸暴露——流量枯竭。我們積攢的流量都是私域流量,粉絲購買后短期內就不會再購買了,如果沒有新的流量進來,直播就很難產生價值。


如何突破,我們也在思索。


疫情倒逼著我們去尋找突破口


疫情改變了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這段時間,朋友們看到我都說白頭發多了好多。


走在外面,總是能看到張貼的“店鋪轉讓”“旺鋪招租”“設備轉讓”的大紅紙。我有一個朋友是運營微信公眾號的,疫情期間陸陸續續接到不少電話,都是想通過他的公眾號發布“旺鋪轉讓”“設備轉讓”的消息。


疫情下實體經濟的日子不好過。


電商的日子就好過嗎?也不盡然,我也有做電商的朋友,這兩個月的訂單跟往年比起來也少了一大半。為何?因為疫情導致大家的需求減少了。所以,真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我在市場摸爬滾打十多年,大大小小的困難都經歷過,金融危機也經歷過,都沒有這次疫情感受深刻。這是公司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但是,危機危機,有危也有機。每一次蛻變都不會是在舒適中完成的。疫情倒逼著我們去改變,去尋找突破口。我不是那種悲觀的坐以待斃的人,反而是在困難面前愈戰愈勇的人。我期待通過直播,通過線上發力,讓公司進一步成長。


我們已經開始物色專業的主播。未來,直播將是我們展示商品、接觸顧客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


如果說疫情是個泥潭,直播或許就是帶我們躍過去的那雙翅膀。雖然,在直播這個生存路徑下,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