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之南、贛州之東,雩山貢水孕育出一個素稱“六縣之母”的西漢古縣----于都。
于都縣域面積2893平方公里,總人口111萬,人口規模居贛州第一、江西第三。這里自古風光旖旎,氣象萬千,人文蔚起,物產豐饒,勤勞智慧的客家人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革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在于都河畔集結,從這里開始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由此起源的偉大長征精神永遠根植在于都這片紅色沃土之上。
于都區位優勢顯著,贛龍鐵路、興泉鐵路、廈蓉高速、寧定高速穿境而過,半小時以內抵達贛州主城區,融入國家綜合交通樞紐構建的水運、高速公路、普鐵、高鐵和航空立體交通網絡,距廣州、深圳、南昌、廈門等城市僅需3-5小時車程。
于都生態美環境優。這里紅色、綠色、古色各具特色。長征出發紀念園莊嚴肅穆,偉大啟程長追憶;羅田巖暮鼓晨鐘千年不斷,理學淵源一脈傳承,丹霞題刻震古爍今;高山草場、幽谷深林、潺潺流水集魅力屏山于一體,成為生態旅游的香格里拉。
于都人力資源豐富。于都客家人素以工匠精神在各個領域創業就業,名揚四方。18至55歲青壯年勞動力近70萬人,其中紡織服裝從業人員近30萬。勞動力人口規模居全省前列。
今天,站在新的歷史制高點,于都肩負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重任,為實現“主攻工業三年翻番”戰略目標,于都將紡織服裝確立為首位產業,舉全縣之力建設紡織服裝產業集群。
紡織服裝作為于都首位產業,集群集聚,產業配套,發展勢頭強勁。2016年,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 45 家,全縣中小微服裝企業近千家,一大批紡織服裝知名企業落戶于都。李維斯、蘋果、哥弟、珂萊蒂爾、安踏、迪索、花花公子、小豬斑納、威絲曼等60多個國內外一線品牌選擇于都作為生產基地。買衣服,去于都,是今天周邊省市消費者的購物新時尚。
目前,于都正圍繞“三個一”打造紡織服裝產業,即一個基地:響應國家“智能制造2025”規劃,將于都打造成紡織服裝產業“智能制造基地”。一個體系:建設一個集通關、檢驗檢疫、質量檢測、標準驗證等功能于一體的功能齊全的紡織服裝產業服務體系。一個市場:建設一個集成衣、主輔料交易“買全球、賣全球”的紡織服裝交易市場。通過“三個一”體系的建設,在2020年建成一個千億產值的知名品牌服裝制造基地。
政策疊加優勢是于都發展壯大紡織服裝產業的澎湃動力,于都被國務院列為瑞(金)興(國)于(都)經濟振興試驗區,享有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瑞興于經濟振興試驗區先行先試、西部大開發、羅霄山片區扶貧攻堅等多項政策疊加優勢。企業在于都上市,可享受證監會對貧困縣區企業“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的“綠色通道”。于都是國家級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承接示范縣、全國多規合一試點縣、電子商務進農村試范縣、返鄉創業試點縣。
為進一步推進紡織服裝首位產業的集群集聚,于都出臺了《扶持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發展若干政策》,對紡織服裝企業的用地、稅收、廠房租金、外貿出口、智能設備、金融等給予政策扶持,于都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迎來了最優的政策機遇期。
于都致力于營造“親商、安商、服商、富商”的投資環境、推出降成本,優環境政策措施。出臺了鼓勵總部經濟發展和企業上市的若干政策,為客商提供高效,便捷的保姆式服務。海關、檢驗檢疫聯絡員辦公室等涉外功能齊備。企業在于都能充分享受快速優質的出口通關服務。
筑起鳳凰臺,誠引鳳凰來。于都舉全縣之力,推進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平臺建設。一個集企業服務、總部大廈、會展、主輔料交易、批發、倉儲、物流于一體的“服裝創意綜合體”項目正在建設;一個融藝術交流,專業培訓,人才培養為一體的服裝學校將為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完善的配套服務;一個年處理6000萬件牛仔服裝的羅洗水產業園即將于建成并投入運行;一個占地5000畝擁有超過300萬㎡的智能制造標準化廠房的紡織服裝產業園正在誠邀客商“拎機入駐”。
此外,機械電子、綠色照明作為于都主導產業之一,發展前景可期,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發展態勢良好。
長征豐碑載青史,貢水歡騰譜新章!今日于都風調雨順,政通人和,社會安泰,她積千年古邑的雄厚底蘊,遇百世難逢的發展良機,展四海縱橫的宏大胸襟,筑五洲矚目的創富高臺。
于都誠邀天下朋友,創富于此,夢想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