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_久久久久免费视频_久久国产精品偷_欧美区二区三区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百麗退市落幕:是宿命?不,是變革!

發布時間:2017-08-04  閱讀數:10422

早在2010年,百麗就占據中高端女鞋市場46%的份額,遠超居于第二位的鴻國國際,后者市場份額僅6.5%。


      “一代鞋王”百麗從港交所退市了。事實上,近年來女鞋行業持續低迷,業績不如意的企業又何止百麗一家。長遠來看,未來無論是鞋類還是服裝類企業,市場集中度都將不斷提升,如果沒有好的產品和渠道,終難逃過消亡或被收購的命運。

      “一代鞋王”百麗私有化退市

      7月27日,“一代鞋王”百麗從港交所退市。估值531.35億港元——這是港交所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私有化。

      百麗的退市,讓許多人扼腕嘆息。百麗起家于上世紀90年代鞋業加工,之后轉型自主品牌生產經營,也收購其他品牌鞋業,旗下有著眾多品牌:Belle(百麗)、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 (思加圖)、Senda(森達)、FATO(伐拓)、好人緣、BASTO(百思圖)、MILLIES(妙麗)等等。

      早在2010年,百麗就占據中高端女鞋市場46%的份額,遠超居于第二位的鴻國國際,后者市場份額僅6.5%。之后,百麗國際繼續擴大在中高端女鞋市場的領先優勢,門店擴張猶如雨后春筍。開店最為瘋狂的2011年,平均不到2天就會開設1家新店。

      2007年至2015年,百麗營收從117億元,一路高歌猛進至400億元,成為風靡一時的“鞋王”。同時,百麗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同樣氣勢如虹。2007年上市時,百麗國際市值670億港元,后來一度拉升至1500億港元。

      然而,從2015年開始,百麗業績開始出現斷崖式下滑。2015財年,百麗國際凈利潤僅29.34億元,同比上年減少了38.4%,這也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業績下滑;2016財年,百麗國際業績再度延續下滑態勢,凈利潤下挫18.1%,至24.03億元。

      業績下滑的同時,百麗迎來了“關店潮”。2016財年,百麗凈減少700家門店,平均1天大約關閉2家,這和此前迅速擴張時的“平均不到2天開1家”的火熱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次百麗私有化退市,83歲的創始人兼董事長鄧耀并沒有參與。他將經營了一輩子的百麗國際的全部股權悉數賣出,與CEO盛百椒預計套現金額約100億元。

   達芙妮業績同樣慘淡

   女鞋行業持續低迷

      百麗的退市再次將眾人的目光聚焦到中國女鞋行業上來。事實上,女鞋行業近年來持續低迷,業績不如意的企業又何止百麗一家。

      百麗退市前一天,達芙妮剛好公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營運資料。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達芙妮同名品牌“達芙妮”和“鞋柜”品牌于中國內地的業務同店銷售增長率同比下滑10.7%。其中,2017年第二季度同店銷售增長率下滑10.2%。

      達芙妮的業績轉折,同樣從2015年開始。達芙妮在那一年不僅營收同比下滑19.1%,更是出現了約3.80億港元的虧損。2016年,達芙妮的營收繼續下滑22.4%,跌至65.02億港元,虧損額翻倍擴大至8.19億港元。

      要知道,在達芙妮高峰期,三年就把營收規模從52.9億港元左右增至85.8億港元,兩年就將增長率從10.26%增加到29.48%。達芙妮一度被譽為中小企業高成長的典范,甚至有一本名為《達芙妮模式成功專賣》的書,專門分析其高成長背后的故事。

      門店方面,達芙妮2016年內關閉了1039家門店,大約平均1天關3家。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二季度關閉了182家門店,上半年凈減少門店306家。

      此外,二級市場上,達芙妮在巔峰時期市值曾一度達195億港元,目前縮水至11.87億港元,遠不及當初1/16的體量。

      “百麗和達芙妮是中國女鞋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的典型代表,百麗通過品牌和渠道快速擴張占據國內女鞋市場半壁江山。達芙妮通過低價革鞋搶占大眾市場,通過差異化的品牌定位及街邊專賣店的渠道擴展新思路,在過去十余年達到巔峰。”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陳科指出,包括這兩家企業以及其他鞋業上市公司在內,經營狀況普遍不容樂觀。

      又比如,千百度。雖然千百度去年營收實現了5.3%的微增,但凈利潤出現了近20%的下滑。

      此外,另一個此前大刀闊斧搞轉型的鞋履品牌星期六,業績同樣不景氣。公司從2014年開始,營收和凈利潤均呈現負增長。2016年,營收、利潤總額、凈利潤三者全部下跌,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下降9.61%,至14.8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滑了7.52%,至2083.96萬元,同時期凈關門店233家。

   鞋類企業如何生存?

      百麗國際作為一代鞋王最終卻錄得賤賣,對比過往,人們不禁唏噓。國內鞋企從百麗國際中可以得到何種啟發,未來又該如何生存?

      首先需要承認,經濟大環境未明顯反彈,產能過剩、庫存積壓、同質化競爭等突出矛盾,依舊困擾著中國鞋業市場的發展。

      根據達芙妮此前公告中的數據,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連續第7年下降,由2015年的10.7%降至2016年的10.4%。而根據歐睿咨詢數據,2016年國內女鞋市場首次出現下滑,銷售額為 1766.2億元,同比下降了1.3%。

      天風證券分析指出,從2014年開始,鞋類產品銷售已出現負增長,而市場仍在繼續以高于市場需求的增速持續開店,因此在2015 年時,市場經歷大規模關店,鞋類價格也出現了大幅度減價。我國女鞋市場進入了量價齊跌的狀態。在目前這個瓶頸期,整個鞋業產能過剩,而產能的消化需要一定時間,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調整。

      此外,百麗國際還受到了來自馬云所帶領的淘寶、天貓等電商的巨大沖擊,營業收入增長乏力。雖然百麗早在2011 年便設立了優購網,但由于公司并沒有足夠重視電商渠道,只是把電商當作清理庫存的手段而以失敗告終。由于過度依賴百貨等線下渠道,隨著百貨的衰落以及電商快速崛起的沖擊,其規模大的核心優勢被瞬間瓦解。

      除了電商的沖擊,百麗還缺少對消費者體驗和用戶需求的深入理解。在百麗2015/2016年度業績會上,百麗CEO盛百椒就表示,自己在上海總公司搭電梯,20個人中只有兩個人穿正裝鞋,他就是其中之一。而他兒子的鞋柜里,同樣清一色的運動鞋,只有一雙正裝鞋。他說,很明顯,消費者對正裝鞋的需求在不斷降低。

      進一步地說,百麗自身設計創新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從產品本身來看,雖然品牌眾多,但是無論從年齡、風格來看都并沒有太大區分,已難以滿足追求個性化和需求更細分的消費群體。從定位定價來看,百麗定位中端但價格卻越賣越貴,在質量和款式有所退步的情況下缺乏性價比,與國外部分品牌相比更是缺乏競爭力。隨著產品長時間沒有突破,性價比低再加上近年來海外品牌強勢侵市,致使公司原有消費群體被進一步分流。

      百麗國際給予國內鞋企的啟發是重大而深遠的。百麗作為國內鞋業龍頭企業,也終究難逃私有化退市的命運,在鞋類市場同質化嚴重、產品研發設計能力滯后的情況下,我國鞋企將會迎來一輪大洗牌。

      未來國內無論是鞋類還是服裝類企業,在競爭越演越烈的環境下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像百麗這樣產品、渠道沒有做好的企業或被關閉或被收購,只有在產品自身以及渠道方面率先變革的企業,才可能勝出。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