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2020第八屆中國與亞洲紡織國際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匯聚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丹麥、德國、法國、瑞士、印度、越南、埃塞俄比亞、多哥等國家和地區的200余名業界領袖、行業專家和企業家,東方國際集團、晨風集團、溢達集團、上海絲綢、浙江中大、浙江東方、江蘇蘇豪、江蘇匯鴻、廣東省紡、晶苑集團、魏橋紡織等中國主要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和H&M、PVH、Marks&Spencer、Kontoor Brands、Bestseller、Sainsburys、Carhartt、J. Crew、Esprit、家得寶等國際大型零售商和品牌商代表出席會議。
會上,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兼職副會長、晨風集團董事長尹國新就如何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紡織服裝產業鏈、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積極應對全球供應鏈變局等話題進行了精彩分享。

01
疫情之下,中國服裝企業如何應對全球供應鏈變局?
近年來,全球服裝供應鏈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從前幾年東南亞供應鏈的發展,到去年的中美經貿摩擦,再疊加今年的疫情,企業面臨的壓力空前加大。站在生產企業的角度,我談一點“坐井觀天”的個人看法。
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今年的疫情帶給消費的變化是巨大的。剛才錫安會長講,今天的論壇,就有很多海外客商是在線上參與的。他們有可能在辦公室,也有可能在家里。想象一下,如果在家里,有可能穿著睡衣或短褲就可以參加今天的會議。服裝的消費將產生很大變化。
品牌商采購行為的變化:由于疫情的影響,今年從原材料供應到成衣生產,包括運輸等等,都給采購商帶來很多困惑。面對這樣的困境,很多品牌商采購商的采購行為也會發生相應改變。
貿易規則和貿易方式的變化:中美關系的走向,也會給國際貿易環境帶來更大的變化。
面對種種壓力,我們應該怎么做?我們一直在努力打造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紡織服裝產業鏈。



02
愿景:塑造具有一定規模的全品類紡織服裝產業鏈。
面對東南亞服裝業的崛起,從2013年起,晨風開始從面料生產、輔料生產和服裝生產這三個環節,來進行新的布局。今年的疫情,讓我們體會到這種布局所帶來的便利,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應對。在疫情初期,中國很多服裝生產企業在原材料方面遇到很多困難,比如面料和輔料無法及時供應,即使有訂單也無法生產。由于晨風產業鏈的全面布局,就會具備一定的優勢。
到現在為止,整個公司共有12個工廠,其中8個縫制工廠、2個面料工廠和2個輔料工廠,以及2個服裝開發中心、1個面料開發中心和1個輔料開發中心,配合客戶進行新產品開發和打樣等工作。疫情期間,由于客人無法到工廠與我們面對面討論訂單業務,開發中心起到了顯著作用,感覺受益匪淺。

(全品類的服裝產品)
8個服裝工廠中,2個是全品類工廠,6個是針對性的大品類工廠,可以實現皮草和男正裝西服(職業裝)之外的全品類生產。目前日產量為25萬件左右,尚未完全達產。我們希望能夠盡快實現達產,達到日產量38萬件的能力。
2個麻類和棉類面料工廠,主要是配合新客人和新產品的開發,以及實現小批量、快速對應的生產。
2個輔料工廠,目前除了紐扣和拉鏈,其他輔料基本上都實現自己生產,包括二次加工的環節。

03
實習(實踐)培訓:新銳設計,創新平臺
晨風與北京服裝學院和東華大學分別成立了實踐學院和實踐基地,作為公益項目,已運作四年。前五年的預算是1億元,主要用于:學生的實習;以及藉由學生實習,成立獨立設計師工作室平臺,目前在平臺上有22個獨立設計師。晨風向這些青年設計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如打樣、生產、面輔料供應并進行產品的推廣銷售。這個平臺已培養出很多優秀設計師。如去年與H&M推出合作款的陳安琪,曾在平臺上工作三年半,現在已經成熟并走出來。此外還有陳鵬、王逢陳、CJYao等,都是第一批入駐平臺的設計師,目前發展很好。我認為,中國的未來如果要實現從紡織服裝產業到時尚產業的跨越,設計師將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我也希望通過實踐項目的運作,對學校課程進行一些改進,如與北京服裝學院成立的實踐學院,目的就是希望從產業鏈角度,參與和幫助學生的學習。
04
中國服裝優秀制造商聯盟
在昆山,晨風與中國服裝協會成立了優質服裝制造商聯盟,目前共有成員170多家,匯集了中國優秀的紡織服裝生產商。我們希望,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相互學習,更好對接供應商和采購商的需求。

05
品牌
目前,晨風有三個自有品牌。
首先,是和呂燕合作的CommeMoi,主要是因為呂燕非常優秀,所以品牌有一定的影響力,發展勢頭很好;
第二個是BlinkGallery品牌,結合獨立設計師平臺,做設計師集成店,為創業初期的設計師進行推廣和銷售,主要做法是組貨,或從設計師現有貨品中選貨;
第三個品牌是柏明(blooming),也是利用獨立設計師平臺,提供高性價比、有高級感的大眾產品。以此定位,向平臺獨立設計師購買設計款并進行銷售分成,從而向初創業的設計師提供收入上的支持。以此方式,結合我們的品牌對獨立設計師進行培養和扶持。
以上,就是晨風這幾年在打造生產鏈方面所作的工作。今年在發生疫情的情況下,晨風的產業鏈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及時應對客戶需求,顯示出一定的優勢。下面,請大家欣賞一個展現公司面料、輔料和服裝生產的視頻。
(在濕地環繞、綠樹掩映、群鳥棲息的花園工廠,探尋晨風之迷。迷于器,迷于技,迷于藝,一切源于對美的沉迷……從一根紗線到一件襯衫的誕生,孜孜以求。點擊下方視頻,體味中國制造的極致之美……)
在打造生產鏈的基礎上,晨風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也做出很多努力。

06
工作、生活環境
在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健康、公平公正和娛樂活動方面,盡最大努力為他們提供舒適的環境,減少他們的不開心。

07
氣候變化應對
2019年,晨風成為首家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時尚產業氣候行動憲章》的中國制造企業。晨風也是發起成立“時尚氣候創新專向基金”首批六家企業之一。我們承諾2025年實現企業“碳中和”,2030年實現企業零碳化,并為此持續努力。
08
節能環保
晨風在污水處理、內部用水循環、屋頂太陽能、危險化學品零排放(ZDHC)、減塑等方面,也做出很多努力。當然,我也非常感謝我們的客人,正是因為客人有很好的理念,才有可能在減塑、危險品零排放等過程中遇到涉及成本以及相應的產品變化問題時,客人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幫助。
09
慈善
晨風致力于慈善事業,參與全國性的愛佑華夏慈善基金會,此外,在每個廠區所在地,都設立了專向愛心救助基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后疫情時代,不斷變化的貿易環境下,應該怎么做?我個人的想法,還是要做好自己,做強自己,讓客戶感受到我們的價值,當客戶有需求的時候,我們有能力去進行應對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變化。培育企業的貿易應變能力,才能在時刻變化的貿易市場中站穩腳跟。
最后,請大家欣賞晨風面料工廠的視頻,這個工廠還在改造中。我們希望把它打造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標桿工廠,從節水、危險品排放、污水處理到循環利用,都能成為行業的標桿。
謝謝大家!
(亞麻布的誕生:絢麗色彩之下,流水依然清澈,魚兒歡快嬉戲。點擊下方視頻,探尋制造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文章來源:亞洲紡織論壇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