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微信公眾號服裝造型研學 想要更多服裝類資料教程,加入服裝微學院社群
中山裝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說法:
· 一種說法是孫中山在日本活動期間委托華僑張方誠設計了中山裝的草圖,返上海后于1916年命榮昌祥裁縫依圖生產。《申報》1927年4月20日第17版有一則軟廣告《中山裝之盛銷》:“南京路新世界對面榮昌祥,為制造中山裝之首創(chuàng)家,手工既能講究,式樣又極準確,現應潮流之趨勢,欲求普及起見……”。
·另一支流則說,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時,有一次,他將一套已經穿過的日本陸軍服拿到亨利服裝店請裁縫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點像英國軍制服。但在便服中,店員為之起名為中山裝。當時的中山裝背面有縫,后背中腰有帶,前門襟釘9個紐扣,上下口袋都有“胖裥”。
中山裝端莊,正氣,含蓄|
有著知識分子的穩(wěn)重|
有著傳統士大夫的責任和使命|
全封閉式的門襟|
是一種含蓄,柔和的線條|
更適應亞洲人的輪廓
·款式分析: 三開身關門領,左右衣片對稱4個明貼口袋。
·學習重點:著重掌握側縫后移,后身無斷縫,肋部收腰省,口袋及扣位的標準制定。
·適用面料:混紡,毛呢,精紡等優(yōu)質面料。
一 紙樣設計制作:
1-以松量原型8.8cm為基礎松量并根據款式需要加放一定的松量并掌握其加放方法。
注:通常情況下:男裝衣身制版順序為前左后右;但考慮到學習時方便與自身女裝制版系統相對比呼應,從而進行了順序上的調整。
2.根據款式對原型進行適當的加長,依據衣身造型確定后片省位及收省量;看圖確定新的領口。
3.按已設定的各圍度尺寸,確定前后片各省位及省量;將后腰省分配一部分至后中,確定新的后中線;掌握前胸兜與前腰兜的確定方法;設置前中及各兜蓋部位的扣位;學習男裝立領與翻領的制版方法。
4.掌握將后中省量一分為二的轉化方法,并弧順各省位弧線及袖窿弧;確定前搭門;注意前中下擺處需下落1cm,弧順下擺。
5.依據AH確定袖肥;掌握袖山高的確定方法;設置袖長及袖口。
6.畫順袖山弧線;掌握男裝兩片袖方法:移動袖中直線,前甩6.5cm,袖內縫與袖外縫互借;確定袖開衩長度及位置。
二 提取凈版樣片:前片,后片,大袖,小袖,翻領,立領,口袋。
中山裝效果展示:
同類款式圖
原創(chuàng)版權聲明:此文章為尚裝原創(chuàng),任何形式的轉載均需征得本平臺同意并注明出處,否則平臺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