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是簡單的符號排列組合。

數字基礎設施的豐富與完善,帶來了數字化連接的更多可能,社交網絡與技術進化支撐的「創作自由」,讓「IP重制」成為另一種繁榮涌現。今天理解與談論「國潮」,它是過去,也是未來,是每個人都必須汲取的一種自信——背后是一代人洶涌澎湃的消費情緒,重新鉤沉的時代敘事。
每代人有每代人對于在地生活方式的情緒歸屬。用消費文化「投票」,更多成為當代獲取歸屬與認同感的確認方式。數字時代的「文化自信」,讓一代人對生于斯長于斯的本土文化日漸充滿認同感與創造欲;生活日常的持續滋養,讓本土新生商業品牌與新一代消費者愈加形成同頻共振的良性對話。
「原生國潮IP」,就是想強調立足文化自信與場景化用戶運營等要素的「國潮造物」邏輯。制造業的長期積淀,成熟的柔性供應鏈能力為品牌的「原創內容」與「在地設計」提供了生長土壤,也讓后者得以敏捷應對當下的消費需求與習慣。它們在后「記錄基礎設施」——諸多KOC內容平臺的助力下,被更多人知道,分享,購買,形成圈層化用戶連接。
文化自信與用戶建立隱秘而偉大的情感共振,圈層認同助力信任關系養成的可持續商業價值觀,「原生國潮IP」探討并非作為「概念」而是作為「方法」存在的國潮,正將品牌與人連接的尺度重新定義。

生長于本土的,優良的原創設計不是一蹴而就的。盡管很多城市的臨街門店牌匾還在被詬病為一種不加思索的集體主義,但新商業的更多領域散發出了令人欣喜的活力與融合創造能力——從本土文化的滋養中生長出來。
「原生國潮IP」的創新邏輯,在于洞察更加顆粒度的場景和更加「縫隙」的國人生活方式,構建獨特、具體的原創內容體系,第一時間發現新場景、設計新場景,夯實新文化的品類解釋權。

崧Songmont早期沿襲傳統裁縫技藝,與頗有手藝的「奶奶團隊」共同完成了獨具傳統匠人精神的品牌敘事。在包款的設計上融合實用性的現代設計和傳統文化元素,比如在鱷魚紋腋下包的設計中,使用改良過的傳統馬鞍口造型,在包袋內部里襯中加入織錦緞刺繡,氤氳著東方的含蓄、精致美感。這種融合的東西方美感,更能讓消費者感知到一種「來自一方土地」的情緒聯系。
發自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會有人與你形成共鳴。獨立潮玩品牌「所樂工作室」便把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融入到了潮玩產品的設計上。最早的所樂作品是手工制作的幾個麻將baby,后來在Dream Fare展覽上麻將baby當天售空,使團隊堅定了傳統文化IP的成長可能性。
品牌還未創始之前,設計師就對古玩、文玩,各式各樣的傳統玩意兒產生了濃厚興趣,它們是扎根在這個土地上的東西。后來,經過對麻將形象的重新設計,并加入了很多哲學式的巧思設計,令消費者能夠在品味琢磨后會心一笑。
設計靈感來自中國傳統美學的彩妝品牌「幗彌」目前有三個系列,分別是以偏旁部首為靈感的底妝系列、以壁畫配色和敦煌傳統美學為靈感的褪色敦徨系列,以及以靈獸、棋盤游戲為靈感的大話異世系列,其中偏旁部首系列,由品牌與景德鎮瓷器工廠合作研發上市,打破了「古風即國風」的文化認知。
大眾消費品之外,潮流文化領域是圈層聚集的小宇宙。這個小宇宙或許不是人人都會一探究竟,但其內部卻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向心力。
或許是共同喜歡的街頭運動,也可能是共同偏愛的音樂風格。這背后蘊含了小眾文化、亞文化里的精神符號,那是凝聚力所在。在這種凝聚力下,產生了新一代以文化認同、興趣圈層形成的KOC社群,后者又以特定影響力反哺品牌之于圈層的象征,助力品牌與消費者信任關系的長期養成。


▲ 左起為:EQUALIZER,STA,AVENUE & SON
街頭服飾品牌STA將街頭精神與西安本土的人文精神糅合再造,并持續舉辦嘻哈party扶持地下說唱,通過與街頭文化圈KOL、歌手聯動,將STA與本土嘻哈文化緊密聯系起來。鮮明的街頭風格、強烈的在地精神與嘻哈中的Hood文化不謀而合,在嘻哈文化在國內愈加形成影響力的今天,STA也成為圈層符號之一——穿搭,是外化的身份認同工具。
街頭籃球裝備品牌EQUALIZER誕生于國內最早的街球隊CL組建者們進行文化推廣之時,作為街球文化的身體力踐者,品牌不單單停留在為球員和愛好者提供專業籃球賽場的球鞋、服飾等運動裝備,還發起舉辦巡回街球賽、贊助街球隊員、籃球綜藝,拍攝街球文化紀錄片等,品牌在街球活動中形成與這一運動的緊密捆綁,積累起愛好者的口碑與自發傳播——品牌成為街球運動的代言人。
今年3月10日起,滑板品牌AVENUE & SON在北京SKP-S舉辦了為期一個月的快閃店活動,該品牌在板面設計上將中國文化與滑板文化聯系在一起,融合對圈內人物的致敬、東方傳統圖騰、涂鴉、蒸汽波與童年動畫片的拼接。此外,它還邀請其他街頭品牌入駐店鋪。街頭文化的魅力,除了來自于自下而上,自然生長的生命力,也來自于互相幫扶的homie情誼。這些精神也自然地滋養了品牌的價值觀與內涵。

從山海經到四大名著,從皇室宮廷到民間風俗,不勝枚舉的傳統文化IP為現代商業提供了想象力和探索空間。而許多傳統文化體本身,也在通過IP重制以新的形象與功能建立起與年輕消費力市場的對話。
鎖定新一代消費者的審美與文化需要,品牌自身也在通過IP重置實現形象煥新,成為歷史文明的故事續寫者,經典IP在「新皮膚」、新內容的加持下展示出多義性與豐富的生命力。

▲ 左起為:三星堆博物館,上海文旅,Girlcult
要把傳統IP與品牌自身定位融合得很好,不那么容易。以美妝國貨品牌Girlcult為例,「山海系列」從上古神話《山海經》中選取六只「驚靈」作為創作靈感,在產品命名、包裝配色甚至是壓盤上都融入了神話元素,為傳統IP注入現代想象力,實現了浪漫、復古與冒險的品牌敘事。
傳統文化、非遺IP想要破局,除了故宮文創,敦煌博物館這類結合「大廠」助力的成功案例,上海文旅另辟蹊徑。「發現博物館」集合滬上各博物館和著名景區的文創產品,同時加入了非遺體驗和體育周邊,讓不同文化興趣的人得以在同一空間找到「意料之外」的驚喜,曾經只能在線下實體店見到的「低調」文創也在「發現博物館」線上小程序開啟獨家發售,進一步讓IP文創與生活日常更加親密。
今年3月三星堆新發現六座器物坑的文物出土把國內「考古熱」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與此同時,三星堆博物館也開始探索如何將自身IP融入文創產業當中。5月18號世界博物館日,三星堆博物館宣布進駐天貓,并上線四十多款文創產品,其中最有玩味的是「考古盲盒」——需要運用附送的考古工具將土塊一點點掃干凈才能看到文物全貌,考古體驗的真實感、沉浸感增強了消費者對于三星堆IP的認知與理解。此外,三星堆還將「青銅獸面」等文物形象運用到精品咖啡Seesaw、中信銀行等聯名產品中,讓千年青銅文明走近大眾的日常生活,也是傳統文創IP一次新的、系統性的親密內容場景嘗試。
在當下,「國潮」已經變成一個幾近「泛濫」的營銷用語,似乎只要加上國潮標簽,就能占據市場一席。這樣的紅利固然有著新消費浪潮的加持,但國潮二字依然是一個值得用優秀設計、良好審美與產品本位的思路去理解與詮釋的商業方法。
國潮商業的創新,既在于產品,也在于風尚。它不僅作為設計的語言風格和精神資產在傳承和被定義,更是適用于當代「新消費精神」的獨特表達,依托于數字化基礎設施,國潮IP得以在新時期創造出更多具有價值增量的品牌與產品。經歷日常化、續寫性的國潮IP,有望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下,成為一枚令人敬佩的內容符號。
文章來源:吳聲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