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服飾產業為何能揚名全國?服飾產業是我市第二個千億產業集群,在服飾產業轉型升級的當下,株洲積極構建時尚設計引領、龍頭企業帶動、創新要素集聚、智能制造領先的產業鏈創新服務體系。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讓“紅色引擎”賦能全鏈條,實踐出一條高質量黨建引領助推高質量發展的示范之路。
組織相融 鑄造“強引擎”
經過40年發展積淀,株洲已集聚服飾生產加工企業2013家、服飾專業市場38個,形成了集研發設計、面輔料供應、服裝生產、銷售、檢測、倉儲物流、服務于一體的服飾完整產業鏈條。如何團結各方力量,推動產業鏈實現高質量發展?
去年5月,我市創新將黨委建在產業鏈上,株洲市服飾產業鏈企業聯合黨委(以下簡稱“聯合黨委”)成立,從整體上做謀劃,化解各方矛盾,通過整合資源,力爭實現握指成拳。
聯合黨委理順鏈長制、聯合黨委、行業協會三方關系,并將其作為推動產業鏈發展的“三駕馬車”,各司其職、三方聯動。
具體做法是:聯合黨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鏈長制發揮政府推動關鍵作用,產業協會發揮協調聯動作用,通過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形成“黨建引領、政府推動、企業主體”的工作機制,實現三方發力、協同作戰。
一年來,通過聯合黨委這個“紅色紐帶”,緊緊地把服飾產業鏈上各方黨組織結成“一家人”、擰成“一股繩”,構建起產業“大黨建”格局,打造助推發展“強引擎”。
互通互助 “獨力”變“合力”
近年來,許多蘆淞服飾企業家在做大做強的同時,一直致力于公益事業。
強鏈條,鏈上黨員成主力。聯合黨委走訪企業,讓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承擔社會責任。4月12日,蘆淞區“助力啟航、放飛夢想”愛心助學活動在聯合黨委的牽頭下啟動,12名企業家與12名學子結對,助力學子完成學業。
與此同時,聯合黨委從政治強、善管理、懂經營的鏈上企業出資人、業務骨干中發展黨員32人,將21名普通黨員培養成黨組織書記、中層管理人員,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
目前,蘆淞區企業中共有1123名黨員。“黨員思想覺悟高,服務意識強,充滿正能量,是民營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一股精神力量。”日前,談及黨員對企業的貢獻,聯合黨委書記易利民如是說。
疫情期間,聯合黨委號召企業募集防疫物資數百萬元,同時深度參與服飾專業市場的減租降費工作,共實現整體減租降費額達數千萬元。
發展互促 搭建企業成長“朋友圈”
4月10日,“中華文化·潤澤瀟湘”株洲學習會在蘆淞區舉行。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長王世明為大家帶來題為《奮斗精神的文化解讀》的講座,來自全省各地的企業家共計600余人參與學習。
這不僅是一場行業的盛會,更是一場行業的“家庭聚會”。在前來參加講座學習的人群中,我市的服企老板有270人。
組建服飾企業“朋友圈”,共謀建設“大發展”——正是聯合黨委成立的初心目的。記者了解到,在項目招商、產品營銷等方面,聯合黨委推進賦能合作,建服飾產業鏈專家委員會,為服飾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先后與深圳、廣州及浙江、臺灣等行業協會和企業開展商務交流、產銷對接活動。
積極開展鏈上企業“結對共建”,推動了資源合作、股份合作、技術合作、產品合作、信息合作,實現了服飾產業資源整合、資本融合,不斷做長做強服飾產業鏈。
來源:株洲日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