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SHEIN的服裝供應商并沒有突破人們對制衣廠的傳統認知。
南村一家制衣廠目前僅服務卓天商務一家,每個月產量達到30-40萬件,這已經占掉這家工廠的全部產能。
年輕女工小薇在廠里給衣服打邊,通俗的說就是根據版型用縫紉機給布匹車邊。簡單的款式她一天可以做上千件,復雜一點的也能做個三四百件;最多時候,她曾經一天做了八個款式的衣服。

50歲的花姐則負責給衣服縫扣子、上拉鏈、檢查邊角是否有多余的線頭。她坦言,卓天商務的訂單并不復雜,以她十幾年的手工經驗,每天光是縫扣子也能做個三百來件。
小薇和花姐們的報酬是計件來算的。他們每天要工作10-12個小時,中間有兩次短暫的休息時間,晚上經常工作到10點半,每周也只有周日一天不加班。

制衣廠女工正在為縫制好的女裝吊帶揀去多余的線頭。拍攝者:黃姍
這種工作強度在SHEIN的核心供應商中十分普遍——可以說,SHEIN模式完全沒有脫離對勞動力的依賴。
這樣傳統的生產模式,卻創造出全球頂尖的商品交付速度。
而SHEIN的銷售增速也讓同行羨慕不已。
如此大規模產量和快速生產,卻是由大量勞工實現的——乍聽之下似乎矛盾重重。
這正是“小單快反”柔性供應鏈模式的秘密。它的本質不是依賴生產技術創新,它的效率更多是由電商平臺前端產生的訂單向后方驅動的。
“這種模式要求把訂單拆分成小單位,讓小工廠去做,也能做得很快,而且實現成本壓縮。”
這呈現的結果是,雖然前端的銷售額擺在那兒,SHEIN后端供應鏈因此承擔的產能總量龐大;但拆分給海量的SKU之后,每個款式的訂單實際上為小單量。
要把這樣能夠快速反應的中小型工廠組合在一起需要一個大前提:生產要素齊全。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幾乎所有制衣廠老板都覺得,給SHEIN做衣服跟以前沒什么不同?!耙恢倍际沁@樣做衣服的。”他們在采訪中不斷強調。
SHEIN在番禺搭建供應鏈的目標很明確:建成中國的‘ZARA小鎮’。
目前,除了三四百家SHEIN核心供應商,廣州番禺還有1000多家服裝供應商為SHEIN服務。這是SHEIN核心供應商向下管理的結果。
隨著SHEIN自主品牌的產能需求不斷擴大,廣州地區的較大型制衣廠自身的產能已經無法滿足其訂單需求。
“廣州月產能幾十萬件的傳統加工廠已經沒有幾家了。”因此核心供應商會協同幾十家外發工廠,一起完成從SHEIN承接的訂單。
“預估在番禺有一半的加工廠產能都分配給SHEIN?!睋Q句話說,SHEIN“相當于養活了整個鎮了?!?/span>
SHEIN成功搭建的供應鏈生態也稱為后來者爭相效仿的典型。這兩年如雨后春筍冒出的跨境快時尚電商都紛紛把供應鏈落地于此。

秘密在自建系統高效管理供應鏈?
是的,但很難模仿
事實上,許多服裝跨境電商都想模仿SHEIN搭建一套類似的供應鏈信息管理系統,但“沒有一個人能做得到。”
從2016年開始,SHEIN就朝著這個方向搭建供應鏈生態。如今,SHEIN的系統研發中心已經開發了一套成熟且復雜的供應鏈信息系統——這是一個涵蓋了針對商品中心、運營中心、生產部等9個不同部門的10套子信息系統。
每一家SHEIN制衣廠,乍看之下并無太大不同,都是由板房、車邊、剪裁、熨燙等各個環節構成的傳統制衣車間。但在這些制衣廠的電腦上,一定有一套“MES工藝管理系統”綜合管理著生產的各個環節,是SHEIN生產部門與OEM供應商溝通的重要橋梁。
擁有一個通俗易上手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在服裝行業是長久以來的一個奢侈愿望。管彤認為,這主要就是因為很多供應鏈系統軟件開發者是從傳統服裝生產的思路去開發的。

事實上,SHEIN的這套供應鏈信息系統已經智能化到較高程度,能夠把前端銷售數據與后端各環節的數據充分共享,也能在應用終端實現數據可視化,大幅提高了供應鏈各環節的響應速度和工作效率。
“你看到后臺派單,就可以立刻開始工作了。”人的作用很小了。
總體而言,SHEIN打造的供應鏈生態,是通過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將大量的供應商緊密的組合在一起進行高效協作。原本需要人來進行的判斷與溝通,讓渡給計算機算法解決,大大提高了流轉和生產效率。每個環節的“人”則只要執行系統指令,完成各自生產單元的任務即可。
在這些供應商看來,SHEIN的“小單快反”柔性供應鏈模式,已經打破了傳統由ZARA開創的“快時尚”定義,也不是Asos和Boohoo這類“超快時尚”跨境電商,而是迭代成為“實時反應快時尚”。
人口紅利消失怎么辦?
審時度勢的供應商已經把工廠布局到江西
眾所周知,廣州等沿海地區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只不過,與許多大型成衣供應商向東南亞和南亞地區轉移供應鏈不同,廣州番禺的快時尚代工廠商則選擇在國內轉移。
“像SHEIN這種模式,不要講東南亞做不了,就算浙江或福建都做不了,更別說跑到東南亞去做了。”
不同于香港溢達和寧波申洲國際這樣實現規?;椭悄芑a的大型服裝制造商,SHEIN的供應商沒有雄厚的財力在東南亞進行大規模投資,布局多年組建供應鏈的同時,對東南亞勞工進行技術培訓。
與其選擇往國外轉移,還不如跟著國內傳統勞動力的最新流向順勢布局。畢竟,中國的勞動力有強大的技術優勢,而且還吃苦耐勞。胡風表示,“東南亞勞動力是便宜,但其實我們中國工人一個人的效率可能頂他三個人。”
這也是為什么,廣州的工廠從2019年開始向中部地區轉移,其中以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為主。“一些廣州的供應商往這些地方去建分廠,或者接了SHEIN的訂單后再外發到那邊去。”
“在廣州做衣服一個月賺一萬元,在江西贛州一個月現在能賺到4500元,這樣的收入在那邊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這因此促成了廣州番禺的工廠主跟隨這些勞動力到江西、湖北等地建廠。對于廣州番禺的供應商而言,這些勞工掌握國內的制衣技術,又有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跟著他們去建廠是比去東南亞建廠更劃算的投資。
這其中又以江西近幾年的發展最為成熟。
相比其他地方,江西的優勢還在于物流方便?!敖髭M州車程也就五個小時,我們利用晚上的物流時間發裁好的布料過去,早上就能收到貨,中午就可以開工了。”
文章來源:服裝智造